时间:2024-05-04
任瑞 葛靖阳 戚昊辰
[摘 要] 依托本科生教学的“四个回归”,梳理高校教师、学生骨干与普通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骨干具有学生和学校日常工作组织者的双重身分,帮助学校推进各项工作,建立以学生骨干为框架的本科生教学监督和促进体系,可以切实推进“以本为本”的教学体制的建立。
[关键词] 学生骨干;“以本为本”;教学监督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117-02 [收稿日期] 2019-11-08
一、高校教育模式回归“以本为本”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基础
在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国内的大学在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教育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整体科研能力不断上升,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与科研瓶颈,在国际顶级期刊、论坛、学术会议上,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这些成就与大学的科研能力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提高息息相关。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高校过于重视科研产出,以科研能力作为衡量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无疑会加大研究生教育的负担,因为高校的科研产出更多的是依托于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本科生教学将会处于一个弱势的处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教育部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1]。这16个字深切地点明了大学教育的根本方向。本科生阶段是兴趣养成和培养的关键阶段,当前很多大学都出台了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转专业的政策,正是考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和深造。本科生教学给了学生认知专业和认识自己兴趣的机会,这种基础性的教育与教学推动了以兴趣为导向的高效学习之路。从宏观层面看,本科生教学有助于提高国民普遍的受教育水平与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大约为8∶1。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是本科生群体,这一群体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受益最高的群体,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和核心力量。高水平的本科生教学带动了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促成了这一结果。
二、学生骨干在推进“以本为本”教学体制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骨干一直是推进高校日常工作的关键。在日常的本科生教学活动中,当前的教学早就不是老师单纯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了,更多的互动被融进日常教学工作中。“翻转课堂”“小组研习成果汇报”“科研实践竞赛”等的教育教学模式被开发出来。所有这一切的开展,只有教师作为组织者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有其他人进行配合和推进。学生骨干是最好的人选,在帮助推进日常教学的工作中需要他们发挥组织者的身分,体现榜样的带头作用。学生骨干在潜意识里往往也会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以符合其“身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本科生日常教学工作。大学生社会群体有着较大的“从众效应”,教师应当以学生骨干为抓手,引导学生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如果说高校教师是掌舵人,那么学生骨干便是决定前进方向的舵。要带着全部大学生群体在本科生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教育教学手段的因势利导远比生拉硬拽来得有效。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从众效应”,学生骨干还存在“成功强化效应”,即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往往更容易获得激励效应,从而进入“成功—自信—再成功—再自信”的良性循环。深入发掘学生骨干的学习潜力、工作潜力、影响潜力,树立起成功的标杆,是推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生进入大学后,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如果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群体来分,大致有班级、院校二级学生会、兴趣爱好类社团和团委管理下的各类职能学生组织。不同组织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所产生的学生骨干工作能力和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大学中本科生授课大多以大班授课为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相比初高中阶段更少。在授课过程中,课代表是高校专业课教师最熟悉的学生骨干,课代表的产生有的是班级选举,有的是自愿报名,有的是老师直接随机指派。总体上观察,无论哪种方式产生的课代表,这门课的成绩往往会超出他本身学习能力的预期成绩。分析逻辑因果关系,往往是学生拥有“课代表”这一学生骨干的身分定位,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要以学生骨干为纽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具体的落实方法就是找到更多的人去发挥类似“课代表”的作用,让所有具有学生干部身分的人都动起来,以“鲶鱼效应”激活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骨干在本科生教学中的教学监督作用
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质量评价应当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效果、学生个人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学生身心健康状态等方面进行。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和信任感才是高校最应该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推进“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适当的监督体制也是必要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能只依托于个别专家偶尔的抽查和学校官方的评估,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更应该是由学生进行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所区分和突出重点。广撒网式的全范围问卷调查和所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存在部分学生填写材料不认真、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调查的可信度存疑。教学质量调研准确度的提高有赖于提高调查对象评价的客观性。学生骨干是最适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反馈的人群,学生骨干的首要身分就是学生。作为学生,他们参与了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师教学成果。他们也因为学生骨干的身分对自己的言行有著客观和公正的表现,不会因个人因素而片面地评价任课教师的好坏。无论从哪方面看,采用学生骨干对教学进行评估,对推进和加强本科生教学都是有促进意义的。大学中学生的教评制度追求的是控制与效率的平衡、目标与结果连贯、可测性与精准性的统一,学生骨干是这一过程的控制阀和节流点,也是教学行政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四、“四个回归”在高校学生骨干中所体现的意义
一是回归常识。本科生教学回归到提高学生能力的常识当中来。学生骨干作为学生的一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学会在未来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如何体现社会价值,该在什么地方“增负”和“减负”,需要回归到大众教育教学的常识当中来[2]。学生骨干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更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改革中提出自己的建议。二是回归本分。师德师风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失去它则失去了一切。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成才,师德师风是基础。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学生骨干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师德师风的培养。关键时刻学生骨干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教师投出关键性的否决票,对学生具有信服力,师生双方都承认。三是回归初心。习总书记曾指出,党员的党性培养和成长要回归初心。学生骨干大多是党员,本科生的培养教育和党员骨干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理论学习相结合,讲党性、讲意识,学生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是工作的基础。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无论是在技术能力上,还是思想觉悟上都必将是最优秀的一批人。四是回归梦想。中国梦是新时代每一位中国人的梦想,大学教育教学也少不了回归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动力。学生骨干是建设国家的核心人才,他们的梦想和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有动力才会有实践,有实践才会有成功。本科生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梦想是高校未来工作的力量源泉。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每一项都必不可少。实现大国梦、强国梦正是要依托于教育体系的这些基础性改革。
五、总结
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离不开本科生自身的努力,学生骨干在其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和不可缺少的。而建立以学生骨干为框架的本科生教学监督和促进体系,可以切实推进“以本为本”的教学体制的建立。高校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的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建立强大的本科生教育教学体系,践行“四个回归”的行动方针,切实推进“以本为本”工作,学生骨干是最好的实践者和推进人。
参考文献
[1]夏文斌.“以本为本”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4).
[2]张瑞,宋玉辉,黄道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模式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1,26(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