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时间:2024-05-04

冯莹

[摘 要] 新课改要求在课程学习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强调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优秀素质,挖掘学生终身学习的潜能。课程以科学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沟通与合作、建设性学习与自主创新学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它在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关键词] 新课改;师生关系;个体差异;能力培养;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冯 莹(1973—),女,河北涿州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295-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适应课程的要求,美术教学一直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会反映教育的进步。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实施者。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实施者,美术教师应在多方面关注课堂教学,发挥美术学科自身的文化内涵,责任重大。

一、亦友亦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往的单向的、缺乏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更灵活的互动模式所代替,教室打破了先前的宁静。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一起感受,一起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课堂教学是以情感为动力基础的。美术课和音乐、舞蹈课一样,属于一门技能技巧学科,除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以外,对于艺术的体会、感悟的获得其实最初都是源自于教师的。俗话说,你应该亲近你的老师,相信他的道。学生只有在接受教师自身的前提下,才能接受自己的教学,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遵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被疏远了,学生对教师充满恐惧,不敢接受,导致教学互动效率低下,缺乏与教师对话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文化知识传递的智力因素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放下架子,重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融入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采取温和、友好、大方的态度,使学生把情感体验转化为学习动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保持师生的良性互动,保证课堂效率的实效性。

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术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教学,还应包括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个别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对表现充分准确的部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跟踪,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加强美术指导,及时沟通和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耐心纠正他们的认知错误和技法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对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信心。

对于有美术基础和有天赋的学生,应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着重培养他们的特殊技能。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曾指出,由于学生在基础、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指导质量也会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和创造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适应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进行不断地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和灵魂。

三、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在美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没输课的重点。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养成审美意识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久的、潜移默化的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比如学生的作业经常会有纸面不平整、纸张不干净、签名很随意的情况,这些往往是学生无意间造成的。在发现这种问题时,及时地予以纠正,告知整体美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美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以一个整体存在的。

美术学科运用特殊的线条、精美的画面和生活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教师不仅应关注课堂教学,在课后也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线条、色彩、肌理等艺术语言因素,对自然美和艺术美形成整体感知。课堂之外,也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和感受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开拓视野,拓宽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传统的灌输式的照本宣科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心生厌烦,原因在于他在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之无趣犹如食之无味。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师应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设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艺术类课程。

(一)开发区域课程资源

开发区域课程资源,是指根据课程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在教学对象所在的区域中,将形成课程要素的各种对象资源整合在一起,设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区域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单一国家教材课程的不足,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满足当地的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区域课程资源的学习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包括城市、社区、校园等;天然材料包括沙子、石头、贝壳、水果、鲜花和树木等),文化资源(传统艺术和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现代艺术、民俗、现代文化、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装饰等),社会生活资源(包括各种节日、文化和艺术的主题活动,图片等;庆典、展览大厅等)。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物质资源。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进行创新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和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和开发自然材料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多样的美术知识,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树立学习和发展的自信。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

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抽象的思维过程。有的内容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音视频处理能力,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效果于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视听效果,易于实现静变动、曲变直的效果,将复杂性转化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学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自主学习、审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还应具备检索、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了教学环境,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不是紙上谈兵,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转移到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教学。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建构有效的教学平台,让美术教育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新课程教育体系中,最终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赵丽琴.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建设,2014(5):13-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