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闫伟 金佩剑 刘辉 孙世梅 张智超 付会龙 赵莉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依据,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效果。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素质模型的构建则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文章基于此就如何从素质模型出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对策,包括更新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阵地、优化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 素质模型;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模型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GH170448);吉林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素质模型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XJY2016022);吉林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XJY2016021)
[作者简介] 闫 伟(1986—),男,吉林白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安全和生物质能安全;金佩剑(1983—),男,安徽阜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煤岩动力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301-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需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有良好知识储备以及动手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安全工程专业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养的主体,自然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从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来看,情形并不容乐观,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往往难以适应企业工作的需求,纸上谈兵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素质模型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素质模式指人在胜任某项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集合,以安全工程领域为例,从业者的素质模型包括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综合职业素养。同样,素质模型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够为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指明方向、明确要点。
一、立足素质模型,更新培养理念
基于素质模型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模式,而科学的培养理念则是人才模式构建的先决条件,也是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价值的客观需要。对此,需要从以下三点出发,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第一、服务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质是能力导向型人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从素质模型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均属于能力的范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要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理念;第二、服务学生发展。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今天,安全工程专业每年毕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又存在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局面。安全工程专业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在重视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教育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培育,提高学生的市场就业能力,而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1]。第三、服务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市场、社会需求为目标,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差别。安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宗旨,加强当前社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类型、需求内容等的调查,以此来调整、优化专业教学,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
二、注重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方式
实践教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模型中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样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对此,高校需要从以下三点采取好措施。首先,完善课程体系。高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起来。其次,加强创新教育[2]。创新发展能力是学生素质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紧扣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强学生创新教育,借助创新实训项目等实践活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创新教育为抓手,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迁移应用能力,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最后,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突破了纯粹以学校为人才培养主体的局限性,既可以在人才培养中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也能强化高校服务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仅如此,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了解当前社会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次培养的效果。高校要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探索深度合作的模式,借助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培训中心等方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培养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日趋紧密,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在破除人才培养受时间、空间双重限制问题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基于素质模型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培养阵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强化人才培养质量[3]。首先,打造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以师与生、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的翻转为主要特点,而微视频则是支撑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微视频,上传到班级公共邮箱中,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比如在安全生产知识的教学中,以微视频来突破教学难点,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使课堂成为学生吸收内化的场所。其次,注重慕课的价值。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在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慕课平台为数不少,其中收录了大量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登陆慕课平台,自主观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视频,如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等校教师的教学视频。
四、立足培养目标,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人才培养问题乃至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构建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基于素质模型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调整、优化,首先,树立过程性考核理念。以往的考核活动多为终结性考核,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考核内容,缺乏全面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新的考核方式需要以过程性考核为指导思想,更加关注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强化考核活动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其次,拓展考核主体。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企业也要参与到考核活动中,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考核[4]。同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与祖评,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完善考核方式。素质模型的提出为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了培养内容,而素质模型的培养效果也应当成为考核的重点。学校要以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综合职业素养等素质模型的构成元素为一级指标,构建考核活动的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指标相应的权重,以量化的形式呈现人才培养的效果。
五、结语
素质模型注重从模型构建的角度来明确学生培养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针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局限性,教师需要以素质模型理论为基础,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法、培养阵地以及考核活动等角度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妮,闫秀联,劉娟.独立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30):196.
[2]黄冬梅,刘伟韬,常西坤.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教文汇,2015(28):54-55.
[3]周德红.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5-26.
[4]黄婷,林其彪,段在鹏.应用型本科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J].海峡科学,2017(2):121-1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