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独立学院一流应用型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04

[摘 要] 以培养独立学院一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和构建可持续专业建设管理体系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探索。明确专业教学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监督,构建可持续专业建设管理体系。

[关键词] 面上精简,线上精进;引赛入课,引企入课;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四川省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一流学科研究项目,并受四川省教育厅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 徐灵飞,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41-02    [收稿日期] 2019-11-22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驱动下,各地也在进行各自区域的“双一流”院校和专业建设,这推动了独立学院“双一流”建设工作[1]。独立学院在科研投入资金和人才方面相对短缺,其专业学科建设主要集中在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因此,独立学院的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定位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实效性出发,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优化[2],探索一条符合独立学院一流专业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教学模式。

一、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教学体系中课程时间、内容安排不合理,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时,往往出现主动性差、自我约束不够、学习没有目标等现象。

1.课程前后时间分配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新生和老生的心理特点,错失了大学生正确学习心态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2.专业课程主线不明确,课程前后关联度不高,学生在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不能找出课程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对象,造成专业学习前后之间的“断层”。

3.课程内容和任务单一,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使得学生对专业的探究和实践深度不够。

4.综合类实践课程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同时过程监督力度不够,课程实施进度监管不严,从而使得课程设计普遍变成了供学生消遣的“水课”。

5.专业教学过程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有效的自查、他查机制,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学体系。

二、以回归常识为中心,围绕人才培养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学生特点,明确人才培养主线[3]。按照“面上精简,线上精进”的思路,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各个学期的课程学时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回归专业学习。

1.明确培养方向,加强新生教育。根据本专业教学资源,重点发展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智能硬件方向,以工程实践课程作为引导主线,明确专业学习主线,设置相关理论支撑的课程群,并细化各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前后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和各个课程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兴趣课程的学习。

2.优化课时分配,提高教与学契合度。在专业学时分配上由多到少,在教学内容上,由简到难。前期强调专业认知,中期强调专业基础,后期强调综合运用。增加大一、大二的课内学习时间,让学生从寝室、游戏回归学习。巩固大学初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

3.优化专业课群,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按照“面上精简,线上精进”的思路,精简专业学习课程门数,强化专业主干课程,设计对应的专业课程模块,用于支撑各阶段项目实训知识需求,明确从认知→理论基础→专业核心→实践验证→专业能力提升→综合运用→创新的各阶段教学内容和任务。加强专业主线各个课程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逐步引入课程项目任务,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有意思、愿意学,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分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教学主线为基础,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典型实践教学任务,开展项目驱动教学。引赛入课,引企入课,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多样性。

1.分层项目驱动教学。把典型工作任务或典型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实践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系统化为指导思想,实施分层,项目式教学。加强课程设计过程考核监督,分解课程任务需求,建立节点任务检测档案。在课程结束时,以课程答辩形式进行课程设计成果验收,形成过程+成果+答辩+报告的课程考核形式。

2.以赛促学,引赛入课。以各种学科竞赛为突破点,以赛促学,引赛入课,全面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力,不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定时开展校内学科讲座和培训,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一些典型的竞赛题目引入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加强自我学习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融科研入教学。大力推进校企多方合作,引入企业项目管理方法和理念[4],细化实践课程教学过程和考核体系,保障学生在实践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将教师的科研活动纳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中,让学生能及时获取先进技术和技能。选取部分优秀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研究,增加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系统设计和创新能力。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利用企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实训条件,推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质量。

四、以产出导向、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质量提升,构建教学管理体系

以产出(目标)导向、学生为中心,建立可持续教学管理体制,保障专业建设持续改进[5]。①成立由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一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把关下,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条件建设方案。②规划、实施、监督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形成项目建设过程的监控、管理与反馈机制。③对每一个软硬件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在建设完成后,按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验收,确保软硬件的正常使用。④鼓励校内外各单位积极利用本专业的实训条件进行产学研活动,并定期核查,实行奖惩制度。⑤加强专业课程实施过程监督,定期进行大纲修订,课程教学资料检查、评教、期中教学检查、试卷分析与成绩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检查等,保证教学质量。⑥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成果,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领导和督导听课、实践课调查的定量评价、试卷分析与成绩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课外科技活动评比、毕业生状况调查等定期收集校内外学生反馈信息。

定期进行专业自评机制,结合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专业建设要素,形成内部专业评价指标,定期内部评估,查漏补缺,强化专业发展内驱力。采用校外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教、领导和督导评教、青年教师赛课、人才市场专业技能需求调查、毕业生信息调查反馈等手段,形成对专业教学过程反馈指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定华.试论“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方略.中国高教研究[J].2019(10):20-24.

[2]高诺,王涛,魏莉.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6):33-35.

[3]路永华,朱晓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9(11):97-99.

[4]李振,杨超,周安宁,杜美利,张亚婷,刘莉君.基于工科应用型专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108-109.

[5]秦娟,李琨,吕联荣,夏丹,童峥嵘.基于社会期许以评学为抓手促进工程人才培养[J].大学教育,2019(09):143-1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