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时间:2024-05-04

[摘 要] 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导向式教学中学会发问和思考,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与思考

[作者简介] 潘敦富(1966—),男,山东滨州人,文学本科函授学历,高级教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355-02    [收稿日期] 2020-02-05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是对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ic Learing)的学习借鉴和衍生,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外教育中。当时美国教育界发现学生常常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而忽视了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善教育现状,锻炼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69年Barrows教授创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1-3]。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在多学科教学中运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已转向教学效果的评估阶段。我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在学习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启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老式的教学法有着显著优势,值得学习借鉴[2]。

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也尝试进行了教学实践,现就本人对该教学法的应用谈一下应用与思考。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常常反思这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更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课文中收集了许多名家作品,有美好的大自然,有可爱的小动物,有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明礼诚信、做人道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传统国学文化、美好品德和力量,等等,语文课的学习不是让学生只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会背课文,二是让他们领略感悟到人生和童年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独立思索和认识世界的本领和技能,能够关爱他人,包括家人、朋友,还有无数的陌生人。通过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使得学生们愿意学习语文,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深厚情感。为此,对于语文的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在未来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也遵循着一定模式,教学上主要是采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的形式。首先,问题的认知和发现是关键。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解决为核心,以学生为参与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问题启发式教学[3],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习者置身于书本情景中的问题,来理解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其次,课堂讨论是手段。问题启发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起引导和协调作用。在教学环节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发言,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阐述讨论结果,表达思想,这不仅能锻炼学生运用词汇和语句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后,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和交流,使知识更加系统,从中选择较满意的答案引导同学们掌握要点。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交流,通过讨论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把书本的知识融会贯通。

最后,教师的提炼和总结是归宿。教师要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要灵活掌握课堂的授课进程,尽力營造积极活跃的讨论氛围,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储备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细致的总结,指出问题的关键,并就授课的核心内容做简要的概括总结,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畅言、互相交流与老师的互动中有效地接受知识。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纵观教学法的应用,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说,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提升学生带着问题受到启发后主动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弥补了过去“填鸭式”教学的缺点和漏洞。在问题设计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问题设计要易于理解,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问题的提出首先要易于理解,具有启发性。因为授课对象是平均年龄9岁的二年级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相对有限的,因此问题的设计不能太复杂、太深奥或者难以理解,要有启发性,能够结合课文启发学生去思考,带着问题学习。其次要有明确针对的方向,学生才会在此方向的指引下拓宽思路、发散思维、集思广益,对于问题的探讨才会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同时要灵活跟随学生探究的进展,不断调整跟进,随学而教,随生而变,避免盲目抛出问题而导致的讨论互动无效,要避免太直白或太深奥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无论是问题的导入、提出还是问题的选择,均应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得所设置的问题能够最大程度有益于教学。例如在语文课《坐井观天》教学中,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寓意和道理,在浅显的故事背后说明深刻道理,当然也要扫清课文里的生字生词,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学的难易程度呈阶梯状,教学内容有难有易,导入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导入的问题过难而造成教学的被动,避免打击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还是以《坐井观天》教学为例,一开始我们提出导入问题,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回答是“看”,那么“坐井观天”呢?学生们易于理解并回答此问题,进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入主题,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运用的思考与总结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在带着问题的启发式教学中,通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思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为此,对于教师的问题设计、知识结构、教学思维、协调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对课堂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积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由于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角度不同,在教学课堂实践中可能会各抒己见,此时就要求教师要进行重点总结。教师在总结时需把握一个度,要肯定也要引导,要鼓励也要纠正。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确实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热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围绕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努力遵循平等教育的原则,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3],以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这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晶晶.案例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西北教育,2008,16(3):501-503.

[2]孫韬,熊兰,侯世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PBL课程的教学模式浅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7(17):68-72.

[3]姚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2(614):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