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 在现代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下,体育课堂“快乐体育”的要素出现缺失,产生了种种异化现象。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与传统文化导致“快乐体育”的虚位;泛学生主体促使“快乐体育”实践功能的消解;趋利避害和绩效考核的导向破坏“快乐体育”的生存环境。种种异象削弱了“快乐体育”的功能,需要“本体”的回归。“本体”的回归是“快乐体育”赖以生存的环境,“主体”的回归是“快乐体育”立足的根本。
[关键词] 快乐体育;异化;回归路径
[作者简介] 袁桂才(197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347-02 [收稿日期] 2019-07-23
“快乐体育”起源于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快乐体育”的思想开始影响我国体育课堂,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独生子女成为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以来,体育课堂的“快乐体育”核心要素慢慢缺失,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消解了“快乐体育”的本意,削弱了“快乐体育”的功能,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体育课堂,对异化成因进行探究,提出改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快乐体育”的核心要素
1.体育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快乐体育”重视体育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格特征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极积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引导学生。
2.课堂互动氛围下学生个性的发展。“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该有多向交叉的信息交流,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掌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进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达成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身体素质。“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其根本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喜悦及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敢于拼搏、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3.运动本身应是快乐的。“快乐体育”认为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带有强制性,而应该使学生自发、自主的享受运动中的乐趣。丰富多样的菜单选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快乐的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运动欲求越满足,就越容易产生运动的快乐。
二、异化及“快乐体育”的异化成因
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关于“异化”的概念,不同时期学者有不同的诠释。当前“异化”概念已逐渐超出哲学范畴而被广泛运用。异化不仅阐述哲学问题,还能表达诸多社会问题,在体育领域亦如此。“快乐体育”的异化现象理应引起重视,避免“快乐体育”的核心要素迷失,功能和价值被削弱。
1.现行应试教育制度与传统文化导致“快乐体育”的虚位。在应试教育下,教学资源都向与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倾斜,形成了一切围绕升学考试的局面。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被置于边缘位置,常常让位于升学考试学科,造成了体育教学的虚位,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体育认知,更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导致体育课堂在运动习惯培养以及认知导入方面存在较大困难,造成“快乐体育”在体育课堂的实质虚位。
2.泛学生主体促使“快乐体育”实践功能的消解。近年来教改之风盛行,体育教学时间、空间的开放属性决定了其风险系数远远高于其他教学活动,对抗性项目或部分器材自带的风险性,让认知不足的家长和學生望而却步。各个学校上至校领导,下至体育教师,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尽可能减少或干脆不开设具有风险的体育项目。即便如此,在体育教学中依然出现了泛学生主体的现象。体育教师为了规避风险,以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理由,弱化了教学过程的强制性,不再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放任学生的消极懒散行为;学生在体育课堂找各种理由消极对待练习,怕苦畏难,在老师提出要求时,总能投机取巧,逃避训练。这些现象使体育课堂的快乐氛围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体育课堂出现两极分化,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在“快乐体育”的氛围下与老师及同学互动。在泛学生主体的背景下,“快乐体育”的实践功能基本消解。
3.趋利避害和绩效考核的导向破坏“快乐体育”的生存环境。如同很多社会怪象,“快乐体育”在体育课堂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目前,各学校的绩效考核直接与薪资待遇关联,在评价指标中以课时量、项目课题、发表论文等为主,这些指标容易量化,大多数教师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量化考核指标的点上,而不是整个体育课堂具象的面上。近年来,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伤害事件,在社会曲解及网络暴民的推动下,给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压力。体育教师很难潜心研究体育课堂的实际效果,也无法追求在“快乐体育”的思想下进行统一教学,而是机械地完成课时量,学校领导也希望体育课堂安全第一。通过对体育教师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发现,当前教师群体更重视上课的数量、科研的产量,不重视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改良。如此环境,体育课堂在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何谈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当良性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氛围缺失,“快乐体育”的生存环境已然被破坏。
三、“快乐体育”在体育课堂的回归路径
“快乐体育”若要较好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在保持其核心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善本回归。笔者认为“本体”的回归是“快乐体育”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主体”的回归是“快乐体育”立足的根本。
1.“快乐体育”善本之“本体”的回归。无论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还是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无不提倡体育的重要性。“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更是集中反映了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实状况是重点发展“智”。当前“快乐体育”善本之“本体”的回归路径在于改善学校体育的环境,在不改变应试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将体育纳入到升学考核科目,从中小学教育阶段甚至幼儿教育阶段就有明确的考核要求,促使家长和学生的体育观念转变。在国民身体素质日渐下降的今日,对体育观念的引导、培养以及学校体育地位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學校体育环境是“快乐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学校体育环境的变迁致使“快乐体育”核心要素的异化。相关部门应高瞻远瞩,放眼长远,致力于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课堂“快乐体育”环境的打造。
2.“快乐体育”善本之“主体”的回归。当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大都流于形式,体育作为一门准军事化课程,有着严格的规则要求和指令规范。如何消除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实,给教师一种严格并有挑战的工作环境,让老师乐于研究敢于激励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改善,是“快乐体育”善本之“主体”回归的关键路径。然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显性化和量化,使得体育教师逐渐缺乏积极性,适时反馈、调整、改进这些隐性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回报,甚至“出力不讨好”。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优化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注重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在职称晋级和职务评价时,不再唯显性的量化考评,给真正扎根课堂的教师一种激励和希望,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课堂要避免“泛学生主体性”现象,必须强调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现在的学生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有点强度的体育项目会打退堂鼓,而正是这些强度性项目,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意志品质和体质,更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及成就感,也能更好的践行“快乐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杨小帆.史兵,胡柏平.“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1,(3):95-97.
[2]陆宝.对快乐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4):79-81.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the elements of "happy spor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re slowly missing,resulting in various alienation phenomena:the current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lead to the absence of "happy sports";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oo much leads to the dissolution of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happy sports";the orientation of seeking benefits and avoiding harms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destroys the development of "happy sports".All kinds of problems weaken the function of "happy sports",so it is necessary to return to "noumenon",which is the survival premise for "happy sports".
Key words:happy sports;alienation;return path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