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田姝婷
[摘 要]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各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要适应高速发展的职业环境,需有效职业规划,不断开发自身潜能,提高从业能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引导学生高效度过大学生活、合理择业、成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该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明显不足,提升教学效果迫在眉睫。
[关键词] 职业规划;教学效果;职业发展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学习、准备和起步阶段,属于职业探索期,其主要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的领域中起步。经历了紧张、压抑的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如不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放纵享受,目标模糊,则注定碌碌无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价值体现
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在人有限的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讲,职业生涯的成败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从社会层面讲,就业是事关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大学生拥有了良好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评价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与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愿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从学校层面看,高校实施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将为社会输送人职匹配的毕业生。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建设获得认可、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以提升。职业规划课程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生追求既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对于营造良好学风、优良校风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现状及成因
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一定的水平。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自觉意识、规划管理能力、评估调整能力严重不足,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课程设置来看:以我校为例,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集中在大一第一学期,包括12学时讲授,4学时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论、核心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提升两个部分。课时少、内容多,无法培养学生强烈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自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模式,且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课堂组织效果差,无法顾及学生个性特点,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从授课教师来看:本课程归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排,教学团队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师授课水平不一,缺乏专业知识背景或培训学习,有些教师本身对课程重视不够,随意性大,以灌输书本理论为主。另外,由于教师本身职业经历单一,对授课对象的就业领域认识浅薄,再加上缺少指导职业规划个案的经验,因此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实践的能力普遍比较弱,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足。
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职业规划对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将其单纯地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以不挂科、拿到学分为盼,随着课程内容的结束,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探索、行动也就此告终止。有些同学对职业规划理解不深刻,对规划自己的未来缺乏激情,认为社会发展很快,计划赶不上变化,无需多此一举。有些同学认真地进行了自我探索,完成了职业规划书,但不能自觉执行计划,职业规划书以期末作业的形式上交后就与自己无关了。即便有部分同学能够进行规划、执行,但系统性、持续性不足,职业规划课的影响力也逐渐消失。在大班授课氛围中,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课程参与感不高,容易走神或受周围同学影响,学习效果差。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影响力的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持续性、实践性、指导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提高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探索自我特性,了解外部环境给予的支持和保障,依据现有条件,科学地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计划,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未来所需的可迁移技能和职业素养,丰富大学生活,圆满完成学业,找到心仪岗位,开启职业生涯新征程。学生良好的职业发展就是本课程的价值所在。
1.课程设置规范化,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应当贯穿大学四年。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讲授。大一新生适应期,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为主;大二学生应以认识职业世界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自己面临的可能选择;大三则侧重实践教学和求职准备。鼓励学生进入职场实践,接触职场环境,对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有实情实感;制作简历、面试、签约注意事項等也是教学重点。
2.师资队伍专业化,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性。教师队伍要进行专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培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理论学习和教学实操训练。教师以理论为指导,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掌握探索自我的途径、正确看待专业前景与市场需求、职业抉择的方法、行动计划的制定、调整等。其中体验活动设计、导语引入、感受分享、结果解析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活动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明确的定位。
3.学习主体组织化,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受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都是采取大班授课,少则七八十人,多则近两百人。在大班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随机组合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小组角色,明确规定参与探讨、代表发言、小组之间竞争机制的细则要求,均与期末考评相挂钩。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分享活动体验、分析生涯案例、解决现实困惑等课程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被重视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有助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规划管理能力,有利于高校“三自”教育顺利开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影响力,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关注,协同完善各项制度、发挥各自功能,为课程开展和后续跟进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吕一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知乎[D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42585227
[3]彭贤,马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张星杰,刘明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初探——基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规划课教学实践[J].前沿,2012(21):147-1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