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文俊
[摘 要] ***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漠视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振兴将会给我国农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也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基于此结合养殖类专业的特点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养殖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纲领[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是我国的首要问题,当前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较低,大多仍属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没有形成规模化经济;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资源匮乏,土地产出效率低,农村发展陷入了人口多、耕地少、生产力落后、土地资源恶化的恶性循环[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其核心是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根源在于农民缺少获取知识的能力。乡村振兴战略是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伟大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具有高素质、多技能、新思想的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树立新思路、扩宽新途径、增进新动能,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农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农村一定会成为实现梦想的新热土,农民一定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3]。当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并出台了各类政策为农村双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涉农专业学生在当前双创的时代浪潮下,抓住机遇必将创出新天地。熟悉农业,熟悉农村,熟悉前沿信息的创新创业人才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具有专业设置、招生生源、服务领域等多重优势,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进一步的调整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是农业高校的首要工作重点。
对大学生农村基层社会“双创”意愿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返乡创业最终实现比率仍较低,虽然调查的毕业生中61%为农村户口,但仅有20%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基层去工作就业,其中还有10%的大学生特别不希望去农村基层就业[4]。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和核心技术,缺乏相关的创业经验和创新思维,对于农业农村的工作非常不熟悉,难以找到创业的突破口。高校是先进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如何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比率,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概率,特别是提高涉农专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能力,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改革,培养“双创”型大学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5,6]。本文就涉农专业的“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信息,以新理念新思路推动乡村振兴
我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的差距、管理模式的差距和种养殖理念的差距。以畜牧业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在育种方面的科研投入较少,主要以引进国外优势品种为主。当前生猪、奶牛、肉鸡、肉鸭等的优良品种均来自国外。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英国樱桃谷公司白羽肉鸭,原始种源来自我国特有的北京鸭,19世纪传入欧洲并在20世纪被英国樱桃谷公司改良培育后注册了基因专利,迅速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肉鸭品牌,2016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5%,樱桃谷鸭的知识产权专利每年从中国获利高达数亿元人民币。除品种的差距之外,在美国每头母猪的年均产子数为24.35头,而中国只有15头左右,属于偏低水平。我国母猪的品种是引进的,产子数的差异取决于管理理念/模式和饲料配方营养的差距。当前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需以新理念新思路为指针,大学的教学内容需要紧抓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凭借先进的模式和思维,在传统农业中突出重围。
二、科研教学以农村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普及现代化农业模式
当前虽然大多数的生源来自农村,但大学教育却离农村的需求较远,大学依然是人们眼中的象牙塔,大学教育培养的技能离现实需求较远。大学教育要有水平、有高度,同时也需要接地气,要结合我国的真实需求进行科研和教学。要围绕产业中存在的弊端,在原始问题上进行创新,解决当前生产中的痛点和难点,并将国外的先进科学引入进来,将国外的先进模式引入进来,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引入进来,在大学教育中进行普及,将现代化农业的种子种在大学生的心中,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载体,推动信息科学与传统农业互联
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的变革,正在悄然的发生,并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大学生返乡双创,要在课程设置中跨学科联动,要增加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树立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学会信息化手段。未来才能把小农户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连在一起,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在一起,把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务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要提升大学生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批中小微电商,催生一大批电商企业家。让农村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城市,使城市市民能享受到高品质农产品的同时产品卖出好价钱。要用超前的思维,打造未来农业。
四、以“双创型”教师为火石,点燃大学生双创的热潮
在改善课程设置,改良课程内容,改变教育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推动“双创”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当前高校处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浪潮中,现实却是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客”和“极客”经历、缺乏创新创业历练和企业家精神。高校教师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应该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
五、结语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乡村振兴的“双创之花”必然开满在广阔的田野乡村,并结出甘甜的“双创果实”,大学生也必然成为乡村振兴这项伟大战略下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推动农村创业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7(24):5-7.
[2]向丽红,刘福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6):5-9.
[3]汪洋在首届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上强调:以双新双创促进乡村振兴[EB/OL].农业工程技术,2017(33):6.
[4]屠萍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双创”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绍兴地区高校的调查数据[J].中国商论,2018(17):178-179.
[5]王牧华,全晓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2):149-155.
[6]叶赋桂,罗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4):19-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