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人才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4-05-04

[摘 要] 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详细论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视域下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

[关键词]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土建专业;人才培養

[基金项目] 2017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三创”平台的土建类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17JY023);

2018年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项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创业平台融合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CDGZ2018038)

[作者简介] 戴玉伟(1987—),女,江苏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387-02    [收稿日期] 2019-09-03

高校是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且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毕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建筑业的萎缩,建筑工程类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其创业能力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和培养要求

创新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二是要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力;三是要有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四是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在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学院初步构建立“四三一”三创教育模式:即树立“四结合五共同”的三创教育理念,“四结合”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五共同”即为师生共同进行专业学习、师生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开展创业实践、师生共同进行创新研究。同时构建“一个平台”——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

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掌握行业企业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求的基础上,依托“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渠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构架、开发课程,积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本专业定位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三大发展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力学、识图、施工和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计算分析、工程识图、建筑施工、施工管理等技术应用综合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建筑工程特级及一级施工企业,初次就业岗位为施工现场技术员,提升岗位为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2.优化专业课体系。课程体系的优化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根据创新创业视域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件理实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搭建“科研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的三创实践教育平台。专业教师将“三创”课程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技改项目引入技能大赛和毕业设计,将“三创”项目引入学生社团活动,以选修拓展学分制形式保证项目完成质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现建成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1个,校内实训中心17个,校外实训基地12个,投资5000万元在建的现代建筑技术馆即将落成。“五纵五横一平台”专业质保体系与常态化诊改机制实施运行良好。本专业依据学院诊改制度顶层设计要求,围绕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系部五层面,建立PDCA专业目标管理体系,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评估与考核性诊改,保证专业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与贡献度。

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优化包括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的引进。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名,企业兼职教师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2名,博士6名,硕士15名,国家注册建造师13名,注册监理工程师2名,注册造价师4名,注册岩土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9人。以“大校园”理念打造“O2O”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借力信息化技术,集聚校企资源,让企业先进的资源、设备、技术力量融入学校的校企合作共享平台,使企业成为“大校园”的一部分,通过学校“线上”与企业“线下”的互动合作,教学研用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建立了一支集专业指导委员会、课题研究小组、教材编写小组、兼职教师资源库、企业专家咨询库等多形式、多功能的“O2O”一体化混编师资团队。

4.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平台的建立和教学手段的丰富。在有效利用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基础上,将本专业所需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图集等技术文件分类整理,形成“专业产业动态贯通”校企共用技术资源库;将企业典型项目整理改造形成教学项目,形成“校企融合”项目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虚拟仿真工程施工软件,建立专业虚拟仿真平台;整合核心课程相关教学计划、课程试题库、项目训练库等资源,建立教学支撑平台;引入信息化诊改机制,建立由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和教师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二库、二平台、一系统”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

本專业实训条件优越,校内外实训基地数量充足,装备水平一流,拥有集装配式建筑技术、BIM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建筑技术馆。拥有集实操与仿真两大系统,单项技能、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三级平台,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仿真实训中心、BIM技术实训中心等十个中心为一体的共享型省级综合实训基地。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构建实施“认岗、跟岗、顶岗”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力提升。

四、结语

从学院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全方位研究,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形成合适市场需求的具有建筑工程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双方利益共同点出发,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教学合作为核心,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以科研合作为手段,服务校企共同发展,以服务合作为桥梁,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以信息合作为纽带,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以就业合作为目的,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李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6):50.

[2]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5):105-108.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教学〔2015〕15号.2015-11-27.

Discussion on Cultiv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king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DAI Yu-wei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re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killed talents train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luding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optimiza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long-term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