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孙炜
[摘 要]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房地产专业采取多元化方式,立足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强化人才培养实践特色,从人才培养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实践基地等维度对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 房地产;人才培养;实践
一、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1.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再思考。房地产领域的人才培养主要涉及四大核心学科门类的知识,即土木工程、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性、特殊性的行业,要求房地产从业人员要具备比较宽广的知识面,以达到能综合运用工程、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解决房地产行业各种问题的目的。当前房地产行业最紧缺的还是在某一领域有着较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更多的领域有广泛知识和素养的人才。房地产专业应根据自身“博”的特色,进一步挖掘“专”的潜力。通过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思路,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博”与“专”的关系。
2.房地产业历史发展阶段的再认识。我国房地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增量开发与存量财富运营与管理的新时期,对开发、建设方面人才的需求会相应减少,而对投资、金融、服务方面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加。以存量房地产的价值经营与服务为代表的房地产财富管理还是我国房地产业的薄弱环节,因此,从房地产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关注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与此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业已经进入到成熟的房地产服务运营阶段,房地产服务类专业人才教育体系成熟完善,因此,我国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需要国际化,才能更好地为本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房地产行业特质的再思考。房地产的开发、投资、经营、消费、租赁、抵押、流转等各个环节涉及大量的具体操作,需要很强的实操能力及应对各种实际情况的实战能力,尤其我国房地产业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房地产企业由暴利逐步走向微利时代,房地产企业更需要具备长远眼光的实战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设计,通过具体的实践课程、实践项目的强化训练,同时也需要具有实践經验和能力的师资加以指导落实。目前的现状是本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较强,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培养出来的房地产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难满足目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
1.院内外专业复合、国内外专业合作、校内外协同育人的专业制度建设。根据对房地产业及房地产人才培养特点的再认识,本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定位于复合型、国际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从过去适应快速开发建设历史时期单纯的开发管理专业,拓展成为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法学、房地产+房地产评估的综合性、复合型、专业性更强的且具有多种选择的大专业,不但方向可选,而且国内外学习地域也可选。同时以协同育人的思路为指导,建立学院与合作院校、合作企业、合作政府单位之间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协调机制,建立专业与政府、社会、企业之间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创新创业、求职就业等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机制,建立协同单位之间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职业资格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合作院校之间可持续的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换机制,建立协同单位之间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奖励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制度建设。
2.以课程实践、阶段实践、全程实践、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本专业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基础性和实践性,加强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力度,以“社会导向培养、教学实践奠基、八方协调支持、校企合作育人、实习就业挂钩”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构建了完整的梯度实践课程教学链条。采用专业认知实习(大一)+校企合作见习(大二)+校内全程仿真实践(大三)+校企合作实习(大四)的全链条方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循环交错,包含了重点专业课程的课程实践、分层次的阶段实践(低年级认知实践为主,高年级体验实践为主)、全程实践(房地产开发全程仿真实践)、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和优化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特点。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一方面能尽早接触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实务层面的各种问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检验、修正及提高校内学习效果,使得校内学习更具方向性与前沿性。另一方面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直接搭建择业与就业通道,更高效地为社会企业培养适应性人才。
3.理论+实践、教师+业师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育人模式建设。本专业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评估企业、房地产中介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以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合同的方式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以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与此同时,借用实践基地平台,改革现有课程育人模式,突出利用合作各方的优势资源,探索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的房地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学习模式。主要采取课程+赛事、理论教师+实践教师(业师)双授课的模式。借助品牌房地产企业这一实习基地,通过企业的具体项目,开展每年一届的房地产专业比赛,把教师、学生、房企组织到一起,将枯燥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授课模式上,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邀请房地产企业资深人士担任业师,与专业教师联合授课,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及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元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以本院实习实践办公室为依托,按照“深化存量内涵、稳步推进增量”的原则,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不动产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对接,不断完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结构。一方面,紧跟行业发展,以新型企业为拓展目标,推进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稳步增长。目前,与学院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累计达到124家。在空间上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在类型上覆盖大学、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其中,企业多数为行业知名企业,涵盖开发、金融、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功能上已经成为支撑房地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针对已经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的单位,采用教师全员参与的模式,通过课程实训、专业实习、举办赛事、业师来源、定向培养、定期走访、专业课程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嵌入、企业前沿学术讲座等方式与合作单位保持良好互动,深化存量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内涵。
三、人才培养成效
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影响力,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为珠三角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培养了大量优质的中坚力量,人才培养效果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2018年学生就业率达100%。2015—2018年,学生在专业领域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00余项,累计84人次,占比超过40%,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近三年本专业共获得3个国家级、1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为办学以来最好成绩。境内外升学人数和质量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9人增加到2018年的15人,累计30人次,其中境内升学占2%,境外升学占15%,多数为名校。2018—2019年连续两年本专业毕业生被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评为优秀毕业生,全国高校共计百余名候选人参加评选,最终评选出16名,其中就有本专业毕业生。2019年本专业学生参加中国房协举办的“易居杯”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充分展示了本专业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这些一方面证明了学生大学期间所受的专业训练和锻炼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房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国际化拓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业国际接轨度高,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效的评价与反思
1.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本专业建设定位于“复合型、国际化、应用型”目标,该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战略、学院办学特色及专业特点。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特色是紧密结合专业建设思路,以大专业的视角建设了博专结合、内通外联、多方合作育人的房地产专业体系,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为核心,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法学、房地产+房地产评估、房地产+不动产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专业系列,搭建了多层次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框架,构建了在校教师、协同育人单位优质资源一体化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团队,形成了大专业建设的基本架构。本专业在与其他专业进行有机融合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探索,项目建设成果对于推动我国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探索价值,对当前诸多同类院校及独立学院的房地产专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2.全流程、多维度实践育人体系特点突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院实习实践办公室为桥梁,与实习实践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将课程进度与实习实践单位项目进度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实际项目,开展以大一专题参观与专业认知、大二专业实践、大三全流程仿真实践、大四毕业实习的梯度实践教学、现场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活动,形成针对低年级的课堂+现场、针对高年级的实习+就业的“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教学效果。
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了由专业课程+专业比赛+在运营项目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在珠三角地区形成口碑。与政府合作,选拔学生挂职锻炼获得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强化实践育人特色,构建业师+导师指导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借助业界优秀专业人士的优势作为业师,为学生开设相应实践课程、系列专业(前沿)讲座,指导相关实践项目,担任专业赛事评委。针对大四毕业生特点,建立实习就业导师制,将毕业论文指导与实习、就业指导无缝对接,并实施绩效奖励制度,在学生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实践结果表明,本院對房地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提高房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各类赛事优异成绩,促进房管专业学生的就业及升学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在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探索意义。
3.多样化的校内外协同育人合作模式富有成效。应用型人才培养突破传统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在国际合作“2+2”联合培养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本部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交换生项目、校内不动产+金融和不动产+法学双专业联合培养项目,以及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乡村建设实践基地”等为代表的校校、校政协同育人项目的合作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企业赛事、企业冠名班、企业奖学金的房地产人才选拔模式及业师开设选修课、前沿讲座、专业课程实践嵌入的教学参与方式,效果突出。
4.紧密结合不动产学科群优势进行特色创新。本专业在培养方案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所在学院多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优势,紧密结合不动产学院自身学科群的优势,在专业选修课板块融合了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科学等其他专业领域相关课程,以不动产的立体视角培养房地产人才,形成了房管专业的不动产“组合拳”综合优势,成为房地产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使得房地产人才兼具环境、生态、规划优势。实践结果表明,对于促进房管专业学生在不动产相关领域就业及升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在挖掘和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借力发展方面对其他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受研究时间和诸多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本专业的建设也存在以下需要完善的空间。
一是双学位人才培养成效需持续跟踪。在专业建设实施期间,拓展的国际“2+2”学分互认合作项目、校内不动产+金融、不动产+法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毕业生,尚不能通过就业这一环节来检验人才培养成效。但是,通过双学位项目学情可以看出,参与项目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优秀。
二是实践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国际合作、国内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四个维度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合作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时工作项目或者合作背景等会产生变化或部分调整,企事业单位实践岗位容量有限,低年级学生还需完成日常课程学习,这些都给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加强类似情况的研究和探索,保障各类合作项目能紧密围绕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黄英.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8):160-161.
[2]王秀玲.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74-75.
[3]丁莉东,杨晓华,余文华.北美CO-OP教育对创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9):91-9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