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05-0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及西方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性解放”“性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性道德、性心理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裂变和转型。因此,必须尽快普及性知识,消除性神秘,改变性观念,端正性态度,促使大学生进一步遵守性道德,杜绝性犯罪。

关键词: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087-02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无法绕开的重大议题,科学的性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高等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及西方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性解放”“性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性道德、性心理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裂变和转型。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已日趋多元化,婚前同居、早恋、早孕等性越轨现象逐年增多;性违法、犯罪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报道屡见于媒体。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言:世界上一切无知都是令人遗憾的,但是对性这样的事无知,则是严重的危险。■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所呈现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而且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

性与性健康教育都是人类之必需。性是人类繁衍的基础,而性健康教育则是当代教育开展公民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必须包含、也理应包含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而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文化的禁忌

我国早在东汉时期,朝廷即把性教育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亲自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后由班固整理编辑成《白虎通德论》。唐代以前,我国曾流传过《素女经》《玉房秘诀》《洞玄子》等许多性学著作,后多佚失,但影响颇为深远。《新唐书》甚至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给其妹夫薛万彻上性教育课的趣事。然而,自宋以来,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以及人们对性认识的日趋保守。“谈性色变”以及“性为洪水猛兽”等论调喧嚣甚上,人们普遍认为性是不能在公共场合随便谈论的禁忌。如果有人公开谈论性及其相关问题,必然会招致旁人的指责,认为其粗鄙下流。至于小孩,更是会遭到成人的严厉教训乃至身体的惩罚。近些年来,虽然社会文化对性的约束已没有传统社会那么严格,但性问题,特别是性教育依然是人们在公共场合忌讳的存在。

(二)学校教育的忽视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无论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性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目前,虽然台湾、香港、北京等地的少数学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从整个大陆地区来看,各类别、各层次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依然缺乏对性健康教育的足够重视,存在诸多误区。一方面,有些高校认为性是人类之本能,随着时间流逝,大学生不需要教也会慢慢地掌握;另一方面,有些高校认为开展性健康教育不仅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恰恰相反,还可能会激发学生对性的好奇,导致性冲动,引发性犯罪;第三,目前比较专业的性健康教育老师严重缺乏,加之高校的专业课程设计没有预留性健康教育的课时,要老师们在教学大纲之外突然对大学生们公然谈性,总觉得难上台面,底气不足,有失大雅,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不务正业。

(三)家庭教育的缺位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构成整个社会最重要的细胞。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场所,父母是培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正确的家庭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价值和启蒙意义,家庭是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性道德、性伦理、性观念的重要场域。但是,多数家庭限于社会文化的禁锢以及苦于自身性健康知识的匮乏,当孩子问及相关问题时,要么拒绝交流,难以启齿,要么敷衍了事,搪塞回避,要么严厉斥责,甚至打骂。导致孩子在对性最朦胧、最好奇、也最好引导和教育的年龄,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机会,有些孩子甚至因家庭错误的性健康教育方式而导致出现性心理障碍与人格分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

(四)自我教育的无知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倡导的重要主题。大学生相较低层次的学生而言,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日趋成熟,所掌握的科學知识也更多,社会阅历也更丰富,应该能更好地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由于这个年龄阶段也更渴望交往异性,更渴求获得性知识,加之网络渠道的普及以及获取性知识正规渠道的缺乏,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辨别能力不强,因此,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及朋辈群体负面行为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个性鲜明,需求层次高,正处于心理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无疑是一个难题。但不管有多难,有一点必须承认,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不是某方面的单一责任,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同心协力。

(一)普及性知识,消除性神秘

性知识是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技巧、性道德、性伦理等知识的综合。因为不同时代与地区人们对性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同,性知识总会带上时代与阶级的烙印。性知识既有先进的、科学的,也有落后的、封建的。随着时代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性知识也越来越系统化、科学化。我们所要普及的性知识无疑是科学、正确的性知识,唯有科学才能战胜愚昧与无知。这意味着科研机构,尤其是高校,要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取其精华,整理出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性知识体系。其次,要加强纸质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各类媒体的监管,完善信息传播审查机制,杜绝不健康、不科学的性知识的泛滥;第三,在加强各类媒体传播科学的性知识的频度与广度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其在高校的传播力度,要花大力气抓紧培养自己的专业教师,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课等方式,让科学的性知识逐渐走进校园,呈现在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公众面前。

(二)改变性观念,端正性态度

性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性的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的总和。性观念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与性相关的事物的客观把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性本身及其衍生问题的主观理解。观念影响态度,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要改变人们的性行为,首先,要改变其性观念,要彻底抛弃落后的、不科学的性认知。对于性,要端正态度,既不能盲目盲从,毫无主见,人云亦云,也不能胆大妄为,恣意放纵;既不能谈性色变,更不能把性庸俗化、下流化。要充分认识到性的科学性与重要性,要站在人类繁衍,社会发展,道德文明的高度来认识性。

(三)遵守性道德,杜绝性犯罪

性道德是人们在性认识、性行为等方面必须遵循的准则与规则,它往往代表着正面的性价值取向。费尔巴哈曾说:“性关系可以直接地看作是基本的道德关系,看作是道德的基础。”■性道德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来评价人们的性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律的外在强制性约束不同,道德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进而外化为行为来起作用。

注释:

(1)蔡霞.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学校管理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5.

(2)谢爱华.当代大学生性行为的道德分析——以珠三角地区若干高校为例[D].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参考文献:

[1]穆世欢.大学生性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2]董东明,陈建萍,曹熠城.谈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龙岩学院学报,2016.

[3]潘绥铭,黄盈盈.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易想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缺失的表现及危害[J].文艺生活,2019,(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