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对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04

萧红 冯明驰 苏祖强

摘要:新的形势下,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对于工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一具体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并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一个是新形势下社会大环境中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二个是目前学校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第三个是教师知识供给侧与学生知识需求侧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需求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286-02

一、新形势下对于机电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特色培养需求。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机械、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国内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的侧重点的不同,培养的机电人才各具特点。“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制造业纷纷抓住机遇转型,因此对于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说水涨船高,毕业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才数量的需求;从能力看也对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高校培养的机电人才必须满足新形势下人才的新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企业转型的需要,能为企业转型提供服务。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需求。2013年6月,中国科协代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几乎所有相关院校都对参与工程教育认证表现出空前的热情。通过工程认证,一是带来新颖的育人理念,对学校而言,一直强调的“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有了明确合理的参照标准,在工程认证的标准下,教育质量自然会提高;二是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实质等效就是让学生走出国门,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工程师,培养的毕业生相当于拿到了通行国际的执业资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目标要明确,要有科学合理规划的课程体系,要有有力的教学措施来保障教学效果。

3.融合创新是人才培养的主旋律。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因此,创新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应该纳入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也都强调了学科融合创新设计的思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和创新设计的能力融入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体系中,去促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也是目前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学校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

学校是人才的供给侧,一直以来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如何,是否能够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较高的契合度,一直以来是个问题。目前有种说法叫人才“供应悖论”: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有巨大的人才供应量,但另一方面,满足大型企业所需技能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却严重不足。企业对于毕业生抱怨相对较多的方面有:(1)知识掌握上偏理论,动手能力不足,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招聘来的毕业生进行培训;(2)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过于挑剔;(3)对于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差,对工作未来缺乏长远性的规划,动不动就跳槽。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说,一是主旋律还是知识性的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情况已经存在很多年。二是社会的技术变革更新速度太快,学校的知识和课本的知识相对来说要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也相对地跟不上社会的节奏。三是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引导学校教育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因此,对于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存在的矛盾,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上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教师知识供给与学生知识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

具体到教学层面上,老师作为知识的供给侧,学生作为知识的需求侧之间也存在着供需矛盾问题。教师反映的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上课积极性不高,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对待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专业,对能够学到什么知识,要什么方面的能力培养没有认识,也没有进行过思考;三是参与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的兴趣不大,感觉制作作品难度大,花费的课下时间太多,不愿去投入精力;四是对待平时作业的态度敷衍,抄袭现象难以杜绝,不愿意花时间在课下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思想上还是突击复习以通过课程的考核。学生方面反映的问题一是感觉理论课程,尤其是大二的理论课程太枯燥,觉得学习难度大,听不懂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恶性循环;二是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到相对宽松自主的大学生活,对于学习和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去合理地把控和利用时间,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太低;三是对于目前所学知识如何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不甚理解,老师在这方面的引导远远不够;四是感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度不够,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无法和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四、主要问題分析

首先,在学校内部层面上,存在着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反过来,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不满意,导致的后果就是大学毕业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被重视,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受到企业的诸多挑剔。而人才又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充分的高质量的人才储备,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

其次,围绕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上,还应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思维和系统思维,必须要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博士毕业就进入高校承担教学任务,本身就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反映在教学上,课程的讲授就偏向理论,工程应用方面的案例分析及探讨就不够深入。因此,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也是保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必须加以重视。

最后,目前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纷纷寻找转型的机会,那么对于学校而言,也要追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教育方面的转型,大胆地抛弃一些传统的思维、传统的做法,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深化教育改革之路。这种改革与创新除了体现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改革上,更体现在专业的培养上,如何制定相应的教学鼓励政策去激励教学创新,如何健全教学保障体系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些层面的思考工作有助于专业培养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周传德,黎泽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9,(75):38-40.

[2]邹政,马婧华,杨继森.地方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设置思路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40.

[3]管志,浦恩帅,苗秋华,司文慧.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21):37-3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