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适应新时代森林保护需求的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4-05-04

张清华 梁光红 张飞萍

摘要:森林保护专业曾停止招生15年,教学发展相对滞后,而注重生态文明的现状对森林保护提出新要求。为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更符合新时代森林保护的实际,作者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增设“无既定答案”的综合实验设计、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措施,将“教—学—用”有机联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森林保护;教学改革;无既定答案;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98-03

一、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森林保护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普遍开设的重要专业。该学科以保障森林植物健康和森林生态安全为目标,是研究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危害与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主要培养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疫的专业人才。自1958年设立,该学科培养了大批森林保护专业人才,促进我国林业的恢复与发展[1,2]。“普通植物病理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1998年,森林保护学被取消,此后虽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招收本科生进行森林保护学的教育[2],但受限于培养方案,森林保护课程被挤压,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大量删减,导致森林保护专业培养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培养质量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新时代关于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又对森林保护工作提出新的要求[3,4]。

进行课程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并适应社会需求[5]。笔者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师,对该课程教学中发现的多个问题予以总结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动手实践的时空,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森林保护专业培养质量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对于培养符合新时代下森林保护工作需求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现状

森林保护专业取消后,迫于森林病虫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北京林业大学率先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的名义培养森林保护学本科生[2]。限于专业培养计划,森林保护专业课程的学时被严重压缩。以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专业取消前,该课程为54学时,理论学时是36个,实验学时是18个;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仅设置4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均被删减,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全面,实验技能锻炼欠缺。同样,受专业取消的影响,植物病理科学新知识不能及时融入教学,该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老化现象,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可持续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4]。

目前,森林保护专业采用的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材主要有谢联辉主编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和许志刚主编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两本教材都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但其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多以农业作物和果树(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苹果、梨、柑橘等)病害为例,关于森林病害的阐述极少。加之农作物与林木在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等方面的差别,同一种病原在农作物上造成的病害往往与林木不同,容易造成学生后期学习森林病理学时的理解偏差和困扰。

普通植物病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用科学。理论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讲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最有效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中间环节,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多为单一的验证性内容[7,8];重復性的观察、描绘容易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实验技能得不到全面锻炼。同时,考核方式多采用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忽视对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及内容

根据现有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进行了四方面的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普通植物病理学以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学为基础,各学校将普通植物病理学安排在上述两门课程之后。在有限的学时内,优化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内容,有助于更加详细地阐述植物病理学特有的理论知识。因此,笔者将该课程中的“菌物分类”、“植物生理性病害”、“细菌菌落形态、营养类型、代谢”等内容删减或简要讲述,因为这些内容分别与“菌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重复。现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材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多以农业作物为例。为增加理论教学中林木病害的介绍,笔者将教材中的农业作物病害用相应的林木病害予以替换,如疫霉属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替换为雪松根腐病,球腔菌属引起的花生叶斑病替换为油桐落叶落果病等,使现有的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材更加符合森林保护专业使用。

2.理论教学资料的更新。植物病理学涉及病原生物学、致病性、病原、植物互作等微观及分子生物学知识,仅凭文字描述,学生很难构建完整的时空图像,造成理解困难。多媒体演示教学,尤其是具备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植物病理学的微观和分子互作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但是,现在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多媒体教学大都是图片展示,尤其是植物病原菌微结构,以手绘图为主,视频及3D动画资源极为缺乏。

随着现在物理成像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微生物观察拍照设备不断涌现,促进微观世界活体生物的研究。笔者在工作中拍摄的微生物显微照片,结合从Forest image网站和Studis in mycology等期刊中收集适合森林保护专业植物病理学教学的高清照片,更新到授课内容中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直观认识,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机制作的分子生物学3D动画,直观地展示分子层面的知识,但制作设备昂贵,制作过程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在国内,商业公司主要从事游戏、电影等的制作,而没有关注农林业领域教学动画的制作;政府方面,尚缺乏相关经费的支持,因此,国内相关教学视频资源稀少。先正达(Syngenta)公司投资美国植物病理学学会(APS)制作的“The Biology of Fungal Pathogens”,采用实地拍摄、显微镜拍摄、电脑动画相结合的技术,录制了小麦锈病、赤霉病等农业植物病害。视频生动形象,用词专业,极大地便利了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虽然国内诸多教师通过国外友人赠送的方式获得了视频资料,但限于版权,视频并没有广泛地推广使用。同时,限于本科生的专业单词量,英文视频随堂播放效果差。

3.无既定结果的综合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9]。由于前期培养方案的修改,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幅删减,仅保留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病原菌的认识,但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用甚微。笔者查阅文献发现,诸多教师会增加综合性实验,旨在增强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是把多个实验方法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有机结合,在综合实验中检测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是实验与理论相互渗透的一种有效实验形式[12]。针对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改革已有报道[10,11],主要是将病害样品采集、病因诊断、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验证实验等贯穿整本教材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达到知识点全面考察、动手能力综合锻炼的目的。但这些综合实验是教师“精心安排”的,不能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原因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会选择某一已知的、确定的植物病害为实验材料,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对于每个学生(或小组)都是一样的,实验结果是既定的。这样设有预案的综合实验便于任课教师判读实验结果,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机械实施,无须独立思考和判断,甚至存在抄袭实验结果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用“无既定答案”的综合实验,主要措施是:首先,由学生自行采集病害样品,教师仅把关实验样品的可行性,不对实验样品的结果加以推测;其次,让不同实验小组选择不同的病害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开放实验室,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小组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PPT汇报,教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因为实验材料对于教师和学生可能都是新的,减少教师主观判断给学生实验结果造成的束缚,避免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对教师的知识全面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认证检查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查阅资料,以便对学生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修改。虽然无既定答案的综合实验存在失败的可能,即个别小组没能得到理论上的“正向”结果,但笔者认为,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得到“负向”结果的小组能够认真分析原因,同样可以完成实验报告。

4.多元化考核措施。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式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13]。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原理和诊断处理技术。因此,改变考核成绩仅由理论考试和课堂出勤组成的传统,将验证性实验操作和综合实验项目纳入考核内容,更能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改变仅仅注重理论学习的现状。国际上,为了加强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学知识的交流,植物病原生物用拉丁文命名,在考核阶段采用PPT播放病原菌图片,由学生默写拉丁文,成绩计入总成绩。这样就实现理论知识、拉丁学名、实验基础、动手能力的多方位结合,达到综合考评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保护专业的历史发展导致本学科教学知识和资源的老化,难以满足如今的现实要求。本文总结了该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通过更新理论内容,增加无既定答案的综合实验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锻炼。笔者提出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使普通植物病理学更加符合森林保护专业实践需要;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制作专业视频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对现有森林保护专业培养计划进行适度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森林保护事业需求,为培养现代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军侠,甄志先,姜文虎.森林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04):102-105.

[2]沈瑞祥,杨旺,周德群.森林保护专业改革之管见[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01):1-3

[3]李会平,黄大庄,苏筱雨,黄秋娴.基于社会需求的森林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6,(1):165-166.

[4]池玉杰.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新时期森林保护学科的任务[C]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2010.

[5]刘文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712-714.

[6]田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2,(5):40-40.

[7]于丹,曹支敏,余仲东.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6,(15):166-166.

[8]章松柏,张长青,鲁红学,等.植物病理学科教学实践体系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07,(1):25-27.

[9]程广有,张启昌,张万友.林学专业改革建设30年回顾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27-31.

[10]白雪娇,孙守慧,周永斌,等.森林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8):254-256.

[11]单体江,伍慧雄,孙思,等.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88-89.

[12]段晓英,姚天明,杨勇,等.巧设综合实验提升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97-99.

[13]刘继红.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05):27-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