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4-05-04

周宏珍 李牧玲 白雪洁 杨蕾 朱敏芳 王晓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指导,全面、系统、整体构建的育人体系。本文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分析了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并探讨了如何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对全面提升研究生素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三全育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66-03

立足于时代背景下,今天的社会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里,全球范围内不断变化的教育格局和政策以及世界日益增加的相互联系,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大力促进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的重要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最关键的一环,各大高校在加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重视的同时,也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2]。2004年中发16号文件首次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应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3]。深入分析研究生心理特点,围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是高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探索。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研究生宏观现状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学习模式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日常学习以科学研究为主,生活中与导师和研究团队之间的交流更多,学习环境更具有学术性、独立性。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长,研究生群体的优势被弱化。科研、就业、人际关系等压力与日俱增,相对独立的性格使研究生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对集体的依赖感降低。这样不仅危害到个体健康的成长,也将为学校工作带来了重大隐患。

(二)研究生个体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然而高校大学生却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自认为心理较为健康的同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个人的心理状态漠不关心。同时,对于周围同学的心理状态也缺乏关心和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并且社会及家庭等诸多因素也使研究生在成长中产生激烈的矛盾,这将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老旧

在我国,一方面,健康教育方法单一滞后,教师辅导过程中仅运用一些传统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疏导,未能利用上现代科学技术,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很少根据研究生心理需求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出发考虑方法的选择。因此,高校领导、心理健康教师及其他相关从业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需进一步深化。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短缺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短板主要表现在缺乏专职队伍和专业性方面。有研究认为[4],一些高校领导由于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在教育资源上存在分配不均现象。虽然伴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研究生心理咨询室或工作部。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业人员中心人员仍旧不足,心理咨询队伍的专业水平也亟须提高。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落后

国家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十分重视,但是在政策上还缺乏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工作上的被动。随着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的面貌,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以往的制度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如不能适时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内容,对于研究生的成长发展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三、“三全育人”理念是推动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三全育人”是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保障

“三全育人”是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化向模块化、立体化、多样化转变等方面。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研究生思想行为都趋于多样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因责任不明确已经难以有效兼顾全体研究生。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常因为配置不足,工作烦琐而对部分研究生“选择性忽视”。因此,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教师围绕学生充分发挥教育的三维功能,是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

(二)“三全育人”理念是解决研究生不协调发展的有效探索

研究生辅导员将“三全育人”理念活化到工作实践中,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将教育渗透到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是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确保研究生群体的健康、主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奉行全员育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涵盖了教书育人、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不仅需要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心理咨询师的参与,更需要教师、同学、朋友、亲人等每一位的参与,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因此,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应该牢牢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进而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和队伍保障。

1.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提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协调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提供经费保障。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的同时,开展心理知识宣传讲座,心理状况排查,及时发现存在困难的研究生,建立好全员参与的协同管理和反馈机制,既能从需要帮助的学生角度给予支持,也能协同学生工作管理帮助健康成长。

2.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提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保障。研究生心理成长受到导师、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等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明确以“强化队伍,完善机制,协同引导,健康成才”为建设目标,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中。校内应不断加强各行政服务部门与研究生培养相关联的部门与学院之间的联动,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同时,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自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规律,在工作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教育观念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在全校形成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塑造全过程育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

如果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在校期间培养过程来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课程培养教育、科研素养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交叉展开,并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

1.始业教育为研究生在思想上“引路”。复杂的研究生生源以及年龄、招考方式、培养类型等因素的差异,导致部分研究生在入学初期产生不适应,进而引发焦虑心理。因此,在入学后的适应阶段十分需要教师的引导。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课堂面对学生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研究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及时辨别学生的心理预期,调整授课方式和进程。教师也可尝试案例式教学、小组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科研素质教育为研究生在学习上“探路”。科研比重的大幅增加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科研素养教育中,导师或校外导师是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第一负责人。因此,一方面,应不断提高导师自身的学术指导能力,做好学生的学术引领,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学会自主“探路”;另一方面,导师也应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关注学生学术进度和成果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3.毕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为研究生提供“出路”。学校、指导老师等人员要密切联系就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为高年级研究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服务。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立就业指导课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研究生解答就业问题,解除毕业生的焦虑困惑。研究生会也可以通过往届成功的就业案例,举办经验交流会,利用网络工具整合就业信息,邀请优秀的毕业生进行答疑。

(三)夯实全方位育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或者技能的传授,它要求我们搭建一个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载体,既要考虑国家政策体系,又要考虑文化引领,从两方面为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创造条件,从而全面夯实育人的载体保障。

1.完善政策制度,激发广大师生的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研究指出[5]近一半教师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够完善,需要重新修订。从指导思想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现状我们应该由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心理促进,由此来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各高校更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高校素質教育的全过程,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从制度层面讨论,学校应该把制度规范渗透到论文审查、成果汇报、项目申报等环节,建立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长效机制。

2.依托文化引领,助力研究生德育内化。道德的本质是自律,德育内化则是对价值、情感、态度以及行为的认同,我们应以文化引领为“软”抓手,整合“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通过四个环节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内化,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高校应结合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学科优势、雄厚的师资队伍,协调各部门围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一系列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同时结合新媒体这一新阵地[6],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建立专业心理咨询网站,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次要拓展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五、总结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运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全员,强调全体教职人员和教育资源统一口径强化教育;全方位,注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切实保护好研究生心理健康利益,从多方面指导教育研究生保持良好的品质;全过程,关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几个关键的节点。“三全育人”理念是一个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实践,值得学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SHEYKHJAN,TM.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for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Online Submission.Nov.1,2016.ISSN:978-81-931058-5-6.

[2]侯佳琦,方鸿志.积极心理学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1):118-121.

[3]张建新,靳瑶.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7,(01):252+302.

[4]朱美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3):117-121.

[5]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06):10-12.

[6]殷成洁,樊巧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6):86-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