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宇剑 唐耀平
摘要:师范生不但要具备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养。师范生执教“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多因素促发展;利用教育见习与实习,促进学科融合;探索导师制,指导师范生进行教育科研及课程开发;组建跨文化视域的教师教育公选课团队,进行科学与人文熏陶;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与手段进行引领与示范。
关键词:师范生;核心素养;执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69-02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包括3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2]。如何在发展师范生作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作为教师的“核心素养”的执教能力?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
师范生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但由于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他们应该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养。
(一)厚实的学科文化、学科发展史底蕴及学科专业素养
师范生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史。同时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良好的学科意识,能用学科专业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表达世界,并具备能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理贯通、一专多能的跨学科专业素养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范生要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所需要的好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关注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与内在联系。各科教学也会渗透其他学科内容。师范生必须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发展。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跨学科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史。掌握一些本学科专业在别的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及本学科专业需要用到的别的学科知识,实现跨学科专业知识的优化组合。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师范生有必要深入学习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当地的一些地方文化和习俗,如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话,可以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
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情趣、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在将来的执教生涯中,才能传播美,教会学生欣赏美。善于在无论是学科专业内容,还是生活题材中提取美并传播美。
师范生要想自主发展,必须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必不可少。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本质与核心[3]。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保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永不落后。
(三)思想政治觉悟高,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高
师范生必须是热爱教育事业且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传播正能量。不但要学好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掌握好教育相关的技能,还要学好与管理相关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师范生执教“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
我们不能用“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这个公式来培养教师[4]。必须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师范生的各项能力与素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5]。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师范生执教“核心素养”的能力。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多因素促发展
制订好适合我国新形势需求的教师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合理的最优化的适合本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加大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内容重建,进行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加强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引领与示范。加强师范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如可以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教学设计、解题、学科文化选讲、说课、微课制作,综合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行主辅修制,如物理和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可以互相辅修另一专业知识,如化学与生物、政治与历史、语文与英语、地理和教育技术类专业互相辅修等。改革课程設置,规定文科专业的学生必须修够若干理工科背景课程的学分,理科专业学生必须修够若干文科背景课程的学分,并且每个专业还必须选修若干学分的艺术类课程。以此实现文理与艺术互补。
(二)利用教育见习与实习,促进学科融合
教育实习可探索“多学科组合编队”促进师范生文理贯通。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文、理、艺三方面组合编队,做到每个班级分配不同专业的实习生,让他们在共同的环境中实现相互借鉴、交叉学习。教育见习也不要求全部听本学科的课程,可以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其他年级和学科的课程。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多听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因为,这门不感兴趣的课程也许就是自己的短板,更需要加强学习与借鉴。并适时组织一些讨论交流,逐步提升师范生处理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能力。
(三)探索导师制,指导师范生进行教育科研及课程开发
在师范生进校后,根据个人所好,给他们配备相关指导老师,不仅指导他们的学业,更指导他们参与导师的科研与教学改革项目,让他们提前接触教学与科研,掌握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动态,为他们进入教师行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奠定基础。让他们一毕业即可融入国家的教育大改革中,这不仅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培训人力、物力、财力,更可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无缝对接。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关键课程、特色课程与多元课程,以求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是当前的教育趋势[6]。导师在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时,可以让师范生也参与,让他们学会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方法。
(四)组建跨文化视域的教师教育公选课团队,进行科学与人文熏陶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跨文化视域的教师教育团队,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出一些经典的公选课。如世界的、民族的、地方的科学文化视域和艺术类课程,开拓他们的眼界,提升师范生的艺术气质与鉴赏力。还可以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地方文化艺术进校园为契机,让师范生零距离感受和学习相关文化。
(五)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与手段进行引领与示范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快、超越时空等特点,已成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可以对师范生思想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实时、动态、全程检测,可以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做到快速反应、及时疏导、有效预防、适时干预。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平台全方位传播正能量,加强“微思政”育人能力建设,构建网络化、信息化育人体系。通过微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大融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师范生学习力的形成与提升,如利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网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案例进行解读、分析及讨论,实现自我学习、同伴学习以及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3]郭文娟,刘洁玲.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3):16-28.
[4]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人民教育,2016-09-13.
[6]彭炆.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7,(7):17-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