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炤宇
摘要:“对分课堂”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其创新点在于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授课,一半留给学生以“生生互动”的形式参与讨论,而讨论是基于学生课后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有效地把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时间段错开,既保留教师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精华,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旨在探讨“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200-03
一、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自外语教研出版社出台《新视野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视野》)后,众多高校纷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将传统的听力课调整为视听说课。但由于种种设备和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获得平时分才上网进行自主学习。笔者通过旁听课、对学校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实际观察以及课间与学生们的聊天,发现在目前高校的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仍然以传统听力课的教学模式操控如今的视听说课堂,即教师仍为课堂中心、占据主导地位,过度隐形,按照视听说课本内容播放光盘然后核对答案,对部分难点重点做出必要讲解,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局面,积极主动参与性无法体现。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课下的预习复习环节仍然彼此分离没有衔接,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而后来从西方引入国内的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由于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导致教师讲授时间过少,因此教师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二、“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首次提出,经过两轮试验后,该教学模式在全国迅速传开并运用于课堂实际教学。“对分课堂”是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讲授式教学模式与讨论式参与型课堂模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授课(presentation),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参与讨论(discussion),而这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与观点分享是基于学生在课下时间里通过自主学习所内化吸收(assimilation)理解的知识。由“对分课堂”的基本概念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延展性三位一体的特点,此模式也简称为PAD。虽然“对分课堂”原则上提倡教师授课时间与学生课堂讨论时间各占1/2,但这两大模块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对知识的掌握吸收程度等情况做相应调整。
“对分课堂”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前半节课教师的讲授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点框架,理解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为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知识奠定基础;课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自主安排学习,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学生有备而来讨论上次课老师讲课之后布置思考的问题。对分课堂一方面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同时又融合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特点,符合个体获取知识的认知心理规律,中西教学模式精髓相结合,这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
三、“对分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所在的上外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听力课于2016年9月开始使用《新视野》,是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上外贤达的英语视听说课每周有連续2节45分钟的课时。笔者在2017—2018学年同时担任16级法学2班和16级会计5班的英语视听说教学任务。这两个班级在大一学年听力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没有显著差别。依据“对分课堂”的理念,笔者将视听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16级法学班,而16级会计5班依然按照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教授。视听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做如下设计:(1)课堂讲授:教师从第一周的第1节课开始讲授《新视野》教材的内容,提出本单元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布置课后学生要通过自学形式观看的视频和文章素材等;(2)内化吸收:学生课后结合教师讲授的内容,自行观看视频完成阅读等作业,但更关键的是要思考下周课上与同学分享的内容以及要提出的问题;(3)课堂讨论:学生在第一周的第2节课上针对老师前一节课提出的本章节难点与重点内容做分享和讨论,在第二周的第1节课上基于老师前一周布置的课外阅读素材和视频内容做讨论并提出问题,最后教师答疑、总结。此模式延续到第16周课程结束。
每次课后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和自主学习环节由5部分构成:(1)断(slashing)句子,找出所提供的TED演讲视频文本标点符号以外的“句读”。(2)圈(circling)连词,找出TED文本句内和句际连词,如because,but,and,despite,as,if等,理清句内、句际语言片段时间的逻辑关联。(3)划(underlining)短语,以加深对视频文本中各种短语和固定词组、搭配的理解。(4)跟读(reading),让学生课后同步放声跟读,尽力全方位模仿演讲者,使自己的抑扬顿挫不断地接近演讲者。(5)思考(thinking),课后自主学习与视听说课本单元的主题、话题以及重点难点如何衔接,有何启发和灵感。
以上外贤达学院大二年级的视听说《新视野3》Unit 1 Access to Success为例,学期第一周第一节课教师播放本单元的“Sharing”、“Listening”和“Viewing”模块,完成本教材上的听力理解练习,第二节课教师鼓励启发学生结合前一节课所看的视频采访、人物纪实视频以及对话音频素材,基于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成功”探讨成功的定义和一个成功人士需要具备的素质和特点等。之后老师布置作业:完成本单元《新视野3》Unit 1的Further Practice in Listening部分和网易公开课视频Pursuit of Your Own Value。学期第二周第一节课,教师首先答疑《新视野3》课后练习,在这环节中老师点出本单元书后练习素材对话里的表达方式,如“That's what I was saying”,“Like I said”,“As I mentioned earlier”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表达在对话中提及之前自己所阐述的想法及观点。然后学生依据前一周布置的视频文本内容分享自己所圈划出的关键核心词、重点词语搭配以及表逻辑关联的连词,为演讲视频Pursuit of Your Own Value拟一份笔记大纲,旨在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核心词和留意过渡词句的方法做好演讲听力的笔记。
第二节课,教师完成教材本单元最后一个版块Speaking for Communication,完成教材中的听力理解部分后,组织学生运用之前所讨论的成功话题、以及所掌握的语言技能和做笔记的方法,自己做一篇题为“How to Be a Successful Conversationalist”。
四、“对分课堂”的实施效果
英语视听说期中随堂考试和期末大考的客观题型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听力、新闻听力四种形式;主观题型为两篇文章的听写填空。虽然一学年的教学实验时间较短,但经过一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依据两次期中随堂测验和两次期末听力上机考试成绩反馈,16级法学2班的学生在对话理解、篇章理解和短文挖空听写三项分数有较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首先,实验班16级法学2班的学生对长短对话中表转换话题以及信息过渡的口语表达方式更為敏感;其次,学生对细节信息的把握以及信息速记能力要强于对照班16级会计5班;再次,实验班的同学在短文理解题型中对文章主旨意思的把握要好于参照班,这得益于平时他们课后收集自学课外视听说素材、之后来课堂上做分享时对材料中心意思的总结和归纳;最后,实验班的同学在主观题的听录音挖空填词项目中的单词音节的拼写正确率要高于参照班,这得益于他们平时课下模仿TED演讲者的语速,并通过跟读,让自己的语音和抑扬顿挫不断地接近TED演讲者。
英语视听说课程期末考核的标准不仅仅是学生的听力能力,还要包括对学生根据听的内容进行输出、应答和互动的能力,因此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整个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还有一项参考分数,就是学生的口试成绩。这两次期末考试的口试测评分为段落朗诵、两学生的情景语境对话以及话题讨论三部分。其中段落朗诵主要考查学生口语的语音语调语速以及流畅程度,实验班16级法学2班经过一学年的对分课堂实验,这一项目在第一学期的期末口试考核中比参照班平均分数高0.27分,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口试考核中平均分高于参照班0.31分;情景对话项目实验班在第一学期的期末口试考核中比参照班平均分数高0.02分,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口试考核中平均分高于参照班0.08分;话题讨论项目,实验班在第一学期的期末口试考核中比参照班平均分数高0.21分,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口试考核中平均分高于参照班0.27分。
五、结论
经笔者在所任教的学校对两个原本总体听力水平差不多的班级进行的课堂对半分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对分课堂”是一种切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对分课堂”辅助下的新型视听说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能从中锻炼听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对学生的对话理解、长篇的篇章理解(宏观上理清篇章逻辑结构;微观上根据关键核心词把握细节)和句子听写以及口语表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通过“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围绕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展开,相互作用、促进和影响,从根本上有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途径方法结为一体,真正做到“学用一体”。更可贵的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听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对学生日后在思辨能力、自学积极性、演讲文本的撰写和展示能力、学术规范以及实践活动方面有质的帮助,使学生受益匪浅(大二一学年的视听说期末考核也许无法以量化的形式考查到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具体的教育对象水平和层次,对教学模式做适当调整。以笔者在2017学年里所任教的上外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实验班16级法学2班学生为例,班里有1/5的同学来自甘肃、新疆、云南等偏远地区,这些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没有重视听力,甚至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把英语当作副科学习。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听力理解能力都很薄弱。依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后有较多的自主学习内容,以便在一周之后的第一节课上参与“生生互动与分享”。但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不排除有少数同学课后未必会进行自主学习,甚至把额外补充的资源素材当成学习负担,“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未必会使这部分同学从中受益匪浅,因此任何一种新型改革的教学模式都有利弊,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琢磨,以便让这种教学模式发扬优势。
参考文献:
[1]杜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5):113-114.
[2]刘小杏.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创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3):49-52.
[3]向玉.TED演讲视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5]朱骅.“对分课堂”在“海洋文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效果[J].教育观察2017,(6):122-1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