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高校是为国家培育能够承担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承担着培育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肩负起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使命。高校专业课堂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关键词:同向同行;专业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001-03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揭开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决定在教育系统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万个示范课堂”,[1]旨在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专业课堂是新时代的新要求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能够承担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育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而承担该职责的任务主要落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可以说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2]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往往是由思政课独自承担,其他教育尤其是专业教育忽略或者没有更多的从思政教育角度强调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导致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座“孤岛”。在这个岛上只有思政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游离在思政教育的外围。这种游离状态很容易为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提供可能。
2016年12月6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的职责,以及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基本指南。
首先,***总书记指出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里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任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用好这个主渠道课程的作用。可以说,***总书记的讲话很好地阐明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课堂教学的独特地位。同时也指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整个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总书记专门提出了两点:一是坚持。坚持什么呢?坚持思想政治课应该坚持的职责和任务,要重点守好本有的责任田,不能丢。二是改进。光守好不行,还要在守得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总之就是“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怎么样才能坚持和加强呢?***总书指出思想政治课要努力“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4]只有提升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学生才愿意接受课程所授之内容,只有满足学生所需所期待,学生才会接受课程教学所涵化的价值观,才能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学生自觉学习的追求和价值导向。
第三,***总书记认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坚持”,而且还进一步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职责。同时,***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必须要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看齐,“坚持‘德业融合……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5],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同向同行,互相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承担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四,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方向,特别重视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乃至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因此,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目的是使课程“活”起来。
二、高度重视价值引领融入课程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要求。通过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明确每一门课程都是思政课,每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依赖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规划和落实必须尊重课程建设的专业建设规律和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系部要密切配合,以办好社会主义大学为宗旨,必须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推进职责和监督、考核职责。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的教学实施则是教学的常规性工作。各教学单位无论在课程建设还是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应注重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6]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育的宪法和指南,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政教育理念。因此,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考试大纲等重要教学材料时,既要考量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更要考量价值引领,不可偏废。同时,要考量如何将“价值引领”指标贯彻到所有教学环节中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针对这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每日“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首先,将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讲义和课堂PPT,这是课程思政建设进课堂的先决条件。昌吉学院在建设“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特色示范课堂时,就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讲义和PPT中。讲到网络舆情工作的社会背景时,以***总书记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精神来指导我们理解网络舆情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问题上,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好的解答师生的这个疑问;在新媒体时代,党员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政治素养上,2016年1月2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四个意识”的深刻论述,不仅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的重要遵循,也是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
其次,探索“互联网+学习”模式,有效运用参与式教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将十九大精神带进课堂,融入青年学子头脑。昌吉学院“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特色示范课堂上,师生共同使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对“福鼎副市长之子殴打机乘人员事件”“哈理工MBA招生作弊事件”等网络舆情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
第三,联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网信智库和昌吉州新闻媒体的资源优势实施协同育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特色示范课堂紧紧依托昌吉学院思政课程的引领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和教育,为此邀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郎眉宁做十九大精神的专题讲座;同时,借助校外优质资源,实现校地互动的联动效应,为此邀请“新疆网信智库”专家李明海教授做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信息安全》专题讲座,邀请昌吉日报社李云辉做题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三、培养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是对主体和责任的宣告。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利用新上岗教师培训、教学主任或专业责任负责人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多种措施,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并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学校要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昌吉学院以建设特色示范课堂为试点,为今后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结合学校精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网络舆情监测》作为试点课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需要构建“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作为人才资源保障。为了做好示范课堂的思政教学工作,王忠国等老师被确定为课程《网络舆情监测》的师资梯队成员。为了加强师资梯队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昌吉学院安排教师参加教育部2016年高校新闻院系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参加由人民网组织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参加2016年自治区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培训,参加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舆情处置及新闻宣传员培训、参加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四、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上,以学生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鉴于我国已经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王忠国等老师正在组织力量申报题为《基于OBE理念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与研究》的昌吉学院教研项目。从学生毕业标准出发来制订并实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特色示范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支撑。通过“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特色示范课堂建设,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讲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对十九大精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获得感得到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得到提高。20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孙继超在昌吉州电视台举办的“践行十九大,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孙继超的演讲内容被选送参加自治区十九大宣讲活动,并在昌吉市部分社区巡回宣讲。
同时,“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特色示范课堂对昌吉州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2016年11月以来,昌吉州及各县市党委宣传部和网信办邀请示范课堂教师做题为“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专题讲座,受益人数达2000多。
參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万个示范课堂”[EB/OL].[2018-03-07].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2/content_5249429.htm.
[2]徐瑞哲.大学思政课程不再“孤岛化”[N].解放日报,2016-12-05(001).
[3][4]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5]刘新跃.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N].安徽日报,2017-04-24(007).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