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征集办事堵点应成常态

时间:2024-04-23

常俊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新华社、中国政府网,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群众办事的100个堵点难点问题。据报道,这次征集活动分领域、分批次进行,首批“堵点”将重点围绕教育、身份证明向社会征集。

这些年,尽管放管服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类似要求反复提交材料、办事“跑断腿”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此番征集行动至少具有两重意义。第一,这是对近几年持续开展的放管服改革进行的一次“查漏补缺”。第二,放管服改革没有终点,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部门就得及时掌握民众的诉求,才能确保改革的方向和精確性,提升改革的水平和效益。

由群众办事遭遇“刁难”后被迫反映堵点难点,到政府部门主动向群众征集堵点,体现了一种改革的主动意识。过去无论是媒体曝光,还是群众投诉,要么难以获得重视,要么解决也多停留在“一事一议”的个案层面。这种主动专门征集的工作方式,可以形成大数据效应,哪些堵点难点表现最突出,哪些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变得一目了然。相关改革完全可以对照这份大数据,举一反三,根据轻重缓急,对问题逐个进行认真清理,加以系统解决。

现实中,民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在不断变化,甚至在解决既有堵点的过程中,又可能出现新的堵点难点,这就要求对问题的征集和对民意的接纳,更应当有常态化的思路和机制。应该说,这些工作需要的相关条件是比较成熟的,许多地方的市长热线、政府网站等都具备投诉建议功能,只要对这些日常反馈进行阶段性总结归类,就可以形成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大数据。

当然,要征集问题并不难,真正难的还在于解决问题。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打通信息壁垒,对于征集到的问题,涉及的机构、部门“认领”后,也应该给出解决的路线图、时间表,对未及时解决的,须依法依规予以追责,充分发挥倒逼作用。

多数堵点难点问题的出现,都非“一日之功”。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对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不能“拖”到形成了堵点难点,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再来想办法应对。期待各地充分借鉴这种主动征集问题的方法,推动形成不间断征集办事堵点、畅通问题反馈渠道的常态化机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