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工类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4

王琳娜

摘要:近年来选择在高职院校就读化工相关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日益增多,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其专业学习困境的若干途径,并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施教给出了实践探索经验。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化工类专业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47-02

化工是新疆最具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化工企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目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在高职院校就读化工类专业。化工专业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化学、物理、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汉语言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了更多困难,尤其是来自汉语言环境较差的南疆生源学生。因此,必须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学习状况,促进其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一、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困难成因分析[1]

1.理科知识基础薄弱。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许多在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实际并未掌握或者根本就没有学过。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民或牧民家庭的比例较高,当地基础教育条件较差,不仅数理化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且学校硬件条件有限,许多学校无法正常开展理科课程实验教学,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根本没有做过实验,不认识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烧杯、量筒、天平、容量瓶等仪器。

2.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民考汉学生因从小在汉语学校学习,汉语水平与同龄汉族学生无异。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中小学阶段是在双语学校就读的,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受所在学校师资、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水平有限。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会直接安排进入专业培养,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实际上并不能流畅地使用汉语交流,也不能自如地使用汉语教材。另一部分学生是从小在民族学校就读,很少接触汉语,即汉语是零基础。这部分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之前,需要完成一年的预科教育,通过预科来强化汉语,专门对其进行汉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

3.专业知识理解困难。理科课程一般都具有专业术语多、基本概念多、知识较抽象的特点,化工专业课程也不例外。汉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浑浊”、“稀释”等词的含义都不能理解,面对其他众多抽象的专业知识,他们常常茫然不知其意,学习感到很吃力,长期以往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4.实验操作技能缺乏。化工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操作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专业课程有实验实训内容,而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未见过或使用过化学实验仪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操作技能几乎为零,无法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或实训任务。

二、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困境的途径

1.继续加大对偏远农牧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理科教师的培养。新疆地广人稀,位于比较偏远农牧区的中小学,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外来人才任教,一般支教的教师也不会留在这里很久,所以需要培养能留在当地的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尤其是师资严重匮乏的理科教师。只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优秀人才能留得住,也只有這样,才能真正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双语教育的规划和措施。

2.继续加强宣传教育,使少数民族充分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汉语学习不单单是对汉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扩展视野,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汉语学习不仅使各民族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和理解,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它也是适应现今人才市场新形势的要求,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汉语水平高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在新疆本土就业能获得更多竞争优势。[2]

3.努力实现预科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无缝对接,在课程安排上实现汉语学习不间断。对于长期使用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预科阶段学习还是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学习阶段,都必须尽可能加大汉语教学力度。预科阶段除了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上加大份量和延长时段外,课下还应举办各类趣味活动、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混合编宿、民汉“结对子”等方式,让民汉学生能学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汉语学习的良好语言环境,鼓励他们自觉使用汉语交流,通过多听、多讲、多读、多写,提高汉语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了解,还可以帮助民族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要改变预科教育和专业学习脱节的状况,可在预科阶段开设专业汉语课程,让专业汉语学习提前渗透到预科阶段,由具有较高双语水平的少数民族专业教师授课,为学生进入全汉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面向少数民族学生施教的实践探索

1.适当重组教学内容,由直观到抽象,由熟悉到不熟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效果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会有较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程的首要任务。化学实验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对化学实验室总是充满好奇,尤其对基础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实验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为此,可先安排学生走进实验室,现场给学生展示并介绍实验室各种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的汉语名称。设计比赛任务,如为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贴上汉语名称的标签,绘制出指定汉语名称对应的玻璃仪器图形等,促使学生尽快知道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汉语名称。还可以教师演示固体试剂、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一般试剂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大。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优先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如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平衡知识,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比较熟悉,容易接受,故可优先安排讲解。

2.教学时放慢语速,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回答问题,使学生的专业汉语水平持续稳步提高。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尽量在黑板上工整地板书,对关键词还需要标注汉语拼音,并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其含义。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遇到的最大困难,首先就是不能理解抽象词语及专业术语的含义。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摸清学生学习难点,有的放矢,加以解决。教学中多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理解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对于“稀釋”这个词语,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反映不知何意,教师就可以用“煮稀饭”来打比方,如果煮稀饭时水加少了,结果粥太干(稠),但添加水可以使粥变稀,这个过程就类似化学中的“稀释”。再如,对于催化剂为什么能加快反应速率,教师可以用“登山”来解释,登山队员从山脚登到山顶,如果有个熟悉地形的向导,可以带着大家抄近道,不仅少走路,还能早到山顶。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如同向导,带着大家一起走,即“参与了反应过程”,但又走了近道,即“改变了原来反应的途径”,减少了到达山顶的时间,大家感到轻松,所谓“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3.实验教学时,注意实验难度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4]首先,设计实验任务,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认识实验仪器,知道其汉语名称和使用注意事项。其次,安排常用玻璃仪器操作训练任务,如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等,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定量分析实测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实验技能的同时,体会其中的实验原理,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意义。总之,对于实验基础几乎为零的少数民族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一次次鼓励的话语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以及手把手的指点,让学生在点滴进步中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罗文.民族院校理科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3,4(24).

[2]宋晓玲.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6,6(13):57-58.

[3]史勇,高泽斌,肉孜·阿木提,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新疆农机化,2015,(3):47-48.

[4]吐松江·卡日,李风婷,范艳芳.新疆少数民族工科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2):91-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