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建构

时间:2024-05-04

唐玲萍 高洪

摘要:建构中小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的作用在于提供依据、规范培训、参照成长。本文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理论,建构了三大要素—九个分项—若干内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体系,并进行了详细解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中小学英语教师;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22-02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已然成为学习外语的终极目标,更是外语教师应该在个人成长和教学业务上追求的方向。

一、中小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的作用

中小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的建构将具有多重作用:(1)改变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缺乏信度和效度的现状,为在职教师的跨文化专业能力考核提供依据和科学的评价标准。(2)为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培训提供参照目标,使跨文化培训目标明确化,任务具体化。(3)为教师的准入专业能力标准考核提供依据,提高新入职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水平。(4)为师范院校和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参照依据,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增加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促进专业能力的长远发展。(5)促使英语教师注重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构建的理论依据

Michael 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则包含了对文化保持好奇和开放的态度态度、对文化知识和交际过程的认知、解释和讲述其他文化的技巧、发现和互动的技巧、客观评价型的文化意识。

Brian Spitzberg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因素应同时具备。

Chen和Starosta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因素(交际编码和规则的知识、文化理解能力、认知综合能力)、情感因素(适应动机、身份弹性、审美情绪)和行为因素(技术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同Chen和Starosta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要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标准要求以及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建构了具有针对性的三大要素—九个分项—若干内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体系。

三、中小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要素与内容

1.认知因素。人类的认知是经由五官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一种反应。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在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包括了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交际过程和规则的认知。(1)文化知识。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能够辩证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知识,充分认识到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存储文化的容器,文化的传播和流传必须借助语言。不同国家的独特文化蕴藏在语言中,同时也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语言的学习应该渗透文化知识,越系统、越具体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就越有助于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有效输入,就越能产生有效输出。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所以学习语言不可忽视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习得一种语言,实际上也习得一种文化。具体地说,文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其他国家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知识;语用习惯和规则的知识;其他文化的规则、模式的知识;对文化差异的注意程度和知识积累;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组织与理解的能力;解释与说明的能力等。(2)文化价值。价值是人们的信仰和世界观;文化价值则是指一群人行为的标准和理想,是经由学习获得的规则,这些规则用来解决文化所碰到的问题和如何做决策的依据。Kluckhohn和Strodbeck关于文化价值取向的模式提出了五项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普世性问题。根据该模式,我们确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价值认知的对象为:对人性本质的认识(人性善、人性恶,善恶并存);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屈从自然、与自然和谐、控制自然);对时间的认识(过去取向、现在取向、未来取向);对人类行动的认识(本然、本然-成为、行动);人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直系性、旁系性、个人主义)。首先,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同时去认识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善于对比中西价值取向的差异,做出准确的判断。(3)交际过程与规则。交际是双方经由交换符号,来建立一个互依互赖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认知层面,我们需要懂得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模式和规则。如:交际过程的认识;交际模式与风格的知识;交际互动规则的知识;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知识;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知识;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知识;跨文化交际训练的知识。

2.情感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的第二个层面是情感因素,其中包括了交际动机、态度和情绪。(1)交际动机。交际动机是一个人愿意和自己、他人和组织进行信息交流、思想碰撞、情感沟通的原因和动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标准中,我们提出了:激发跨文化交际的动机和兴趣;辨别工具性动机(如责任、理智、自制、逻辑等);辨别终极性价值(如安全、爱、自由、和谐、智慧等);保持交际动机的能力。(2)态度。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该:对于不同文化具有的积极态度;具备接受和包容文化差异的能力;应有对他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的尊重;拥有对自我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的自尊;有求同存异的态度。(3)情绪。情绪也是情感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往者首先要能识别情绪,如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两者不是绝对的,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还要能识别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能够舍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其次,要能管理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稳定的个人情绪、善于转化和化解负面情绪);再次,要善于表达情绪,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与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后,要具备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

3.行为因素。相对来说,行为因素具有外显的特点。行为因素中包括语言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1)语言技能。没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做基础,跨文化交际无异于纸上谈兵。讨论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千万离不开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的,包括了词汇、语法及语音语调等语言能力。同时也离不开母语的修养和技能。我们构建的语言技能标准由5部分组成:良好的语言掌握能力;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汉语语言技能(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非语言沟通的技能;两种或多种语言自如轉换的能力。(2)沟通技能。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沟通技能的标准有:礼貌、友好的沟通方法;对不同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模式的了解和注意能力;辨别并有效使用不同交际风格的能力;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开始并保持有效对话的能力;避免并澄清误解的能力;反问并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交的智慧与技巧。(3)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文化震荡、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认同等现象,我们也需要跨文化适应能力和相应的跨文化训练。如何衡量是否具备跨文化适应的能力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为双方建立可以接受的身份的能力;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自制的能力;接受第三种文化角度的意愿和能力;承认他人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对文化定式的思考能力;对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判断能力;对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培育能力;处理不同想法的开放程度和灵活程度。

参考文献:

[1]高黎,王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因素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116-119.

[2]Chen,G.M,Starosta,W.J.(2000).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Human Communication,3:1-15.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