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改革的体会与探索

时间:2024-05-04

杨荣超 章月琴 甄珍

摘要:园艺植物研究法是园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根据近几年的调研及教学实践与探索,作者分析了目前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索了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体会,同时为未来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216-03

园艺植物研究法是以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研究园艺植物的基础理论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园艺植物研究水平的方法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科学研究课题的选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的制订、数据的分析及科学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具备内容多、方法繁杂、逻辑性强、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等特点。根据1998年教育部对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将蔬菜研究法、果树研究法和田间试验统计方法合为园艺植物研究法。为了适应园艺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该门课程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改革。虽然有些教学改革的效果较好,但是,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仍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本文就存在问题、较好的经验和改革的设想分别进行阐述。

一、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与课时存在明显的矛盾。根据1998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的要求,全国主要的农业院校都将蔬菜专业、果树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同时也对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基本上将蔬菜研究法(40学时)、果树研究法(40学时)和田间试验统计分析(60学时)合为园艺植物研究法(60学时),这对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授课老师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该讲的内容都系统讲好,应该上的实验课程都落实到位,十分困难。即使对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师来说,也很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其他院校的调研,该门课程基本是60个学时,因此,现实的课程学时与课程内容、目标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

2.课程教师队伍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不完善。园艺植物研究法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部分概念抽象、理论性强,这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面临着退休潮,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马上退休,急需一批年轻优秀的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但是,在很多院校胜任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十分匮乏。主要原因:首先是有些院校对青年教师教学各项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授课前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技能培养,这样对该门课程的特点、内容及授课方式等都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导致教学质量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其次,目前由于很多院校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教学,为了职称的晋升多数年轻教師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科研方面,而在教学发面投入的精力较少,而这门课程本身难度也比较大,这样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3.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存在畏惧感。园艺植物研究法实验设计及数据统计部分的数学符号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计算公式复杂多变。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原理,仅靠死记硬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1)园艺专业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应用这些数学原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显得非常困难。(2)大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完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对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没有切身体会,因此,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吃力。(3)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逻辑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重点难点的内容把握不准,整个课程知识点脉络不清晰,致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不理想。基于这些原因,该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该门课程具有畏惧心理。

4.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园艺植物研究法的理论性很强,其理论课所占的学时比较多,实践课所占的学时数量很少,甚至有些学校该门课程没有实验课程。该门课程有很多重要的统计学理论必须借助于实践来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统计的原理。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并运用这些原理,任课老师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提高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质量的体会和思考

1.落实教师的培养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授课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负责人要有长远的规划,真正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培养指导下,青年教师能够快速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技巧,再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的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该加深对课程内容之间逻辑性的认识和理解,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课题选定、试验设计、调查抽样和数据分析。这几部分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内部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课题选定是前提,实验设计是基础,抽样调查是关键,统计分析是重点。教师必须加深对该课程内容之间逻辑性的认识和理解,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不机械地按照教材的顺序上课,同时结合具体的实例将各部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理解。例如,该门课程试验设计部分和统计分析部分的概念和原理较多,并且往往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剖析,向学生强调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基本概念和统计学原理的讲授,那么大部分学生在面对统计问题时只能照搬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园艺植物研究法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出研究目标,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目标设计实验,最后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该开设与理论课相对应的实践课程,或者加大实验课学时数量。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

(1)试验计划书拟订作业与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结合。在讲完第一章课题选定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观察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一项科研课题,期末时完成试验计划书,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实验的具体设计等。该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进行10分钟的答辩,陈述自己撰写的试验计划书,邀请专业相关的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提问。各位评委根据学生的讲述和回答情况进行打分,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另外,在实验课上也介绍当前主要应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比如Excel、SAS、SPASS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常用统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据结构与统计结果的相互联系,加深对这些统计原理的理解。

(2)分组讲解经典文献。在课程后期,将每个班分成几组,每一小组精读一篇难度适中的经典文献,同学们共同阅读讨论同一篇文章。通过讨论分析该篇文章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的意义、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部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的理解,同时通过阅读文章为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最后,随机抽选其中一位同学作为代表解读文章。由任意挑选的同学作为评委,对答辩代表进行提问,然后根据回答情况进行打分,作为该小组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采用灵活新颖的考核方式。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调研其他农业院校该课程主要考核方式,结果表明,多数院校仍以闭卷笔试为主,并且试题内容主要注重于对概念、原理和公式的背诵和记忆,而主观推理性题目所占的比例太小。此外,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积累,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一定探索。首先,提高主观推断题目所占的比重,并且该类题目基本与我们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这样学生就会重视平时的实践内容,而不仅是机械记忆和背诵概念、公式。其次,学生的总评成绩不仅仅由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还包括对平时表现和实验过程的考察。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实验计划答辩情况。实验成绩除平时实验过程表现外还包括经典文献的答辩等。

参考文献:

[1]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廖明安.園艺植物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许明.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专辑):59-60.

[4]李利,明道绪,等.建设《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增刊):48-5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