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互联网+思政教育”的研究生管理新思路

时间:2024-05-04

张敏

摘要: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开始,教学科研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教育组织与科研院所处于人才断层状态,对研究生的教育引导并不迫切。但自从1999年研究生扩招开始使原本不需要太多教育管理的研究生群体也开始面临新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研究生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对促进研究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222-02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的热点,而我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融合阶段,如何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加强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的新鲜感和活力,正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准确认识研究生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顺应新时代新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真正让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一、研究生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弊端

高校研究生作为相对特殊的群体,思想基本成熟但还具有摇摆性,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虽已基本确立,但仍有可塑性,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教式、单一式、课本式的特点已难以满足现代研究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易出现以下问题:

1.单向灌输式说教,难以“入神”。传统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与本科教育方式类似,基本采用辅导员说教,而学生聆听,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辅导员单向的灌输式说教,内容枯燥,学生难以聚精会神,加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仅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引起学生原有的逆反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纯粹知识性的累积,难以“入心”。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德育内容通过背思政类的书籍来学习和巩固,已经异化成了知识的不断积累,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线下轻线上的思政教育已与现代教育模式背道而驰,学生接受的信息与理念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仅依靠书本知识解决的方式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

3.被动任务式地执行,难以“入脑”。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凸显其实效性。思政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唯有如此,方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行和品行。而现如今,研究生思政教育仅仅依靠辅导员的日常管理难以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德育工作需要导师、课程设计等全方位、多角度的配合与协作,否则思政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二、“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优势及现实意义

现在的研究生多为“90后”群体,他们积极自信,充满活力,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如果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旧沿用传统教育模式,拒绝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技术,研究生日常管理就可能处于被动,思政工作难求高效。正如***总书记所言,“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善于运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才能为思政工作拓宽空间。

1.传播渠道多样,为思政教育提供“新载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已不再局限于面谈、口头说教的枯燥模式,现如今,多数高校已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思政新载体,各种教育教学平台也不断兴起,个人先进事迹、模范标兵、党建活动等一系列新闻内容都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学生可以在平台中相互留言与转发,使思政工作更易于开展。

2.资源丰富,为思政教育开辟“新领域”。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分享不同高校公众号的红色文化资源汲取新知识,获得新能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通过资源共享,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3.交流便捷,为思政教育搭建“新平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与辅导员之间难以沟通顺畅。而如今线上信息交流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则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政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与辅导员平等对话,实现了“因材施教”。

三、“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思政教育开展的途径

适应网络时代方能留住研究生的“注意力”,吸引受众的眼球。网络思政工作应发挥互联网对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的影响作用,使思政内容嵌入生活微时间,积极开发网络思政教育的新资源,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传播正能量,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互联网+思政教育”始终应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例如,近期开展的“学习筑梦”活动旨在弘扬红色文化,推动“青马工程”的建设,通过在延大研究生工作部微信平台开通“筑梦路上”板块,定期推送当今主流思想,能够让研究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正确认识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坚持弘扬主旋律,增强网络正能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容易夹杂着不良的信息内容,容易使缺乏判断能力的年轻人迷失方向,思政教育便肩负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任务。作为网络管理员,有义务和责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坚持弘扬社会的主流文化,不断增强网络的“正面清单”,担任起研究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唯有如此,方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贡献一己之力。

3.加强主阵地建设,建立特色网站和网群。借助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行为数据,网络调查问卷,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信息采集,为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延边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顺应时代潮流,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咨询服务、校园文化、专题园地等三大板块,定期推送与思政相关的专题内容,为研究生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注重思政的隐形教育,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固守僵化的旧模式,创新了工作的方式方法。

4.建立互动机制,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势利导,因时而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深度融合,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高度契合。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應以身垂范为研究生树立榜样。研工部可以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开通“导师专栏”,对导师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心得进行宣传和介绍,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无形中鼓舞和激励研究生,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新媒体展开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道德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综上所述,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发展的需求,唯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教育”在研究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方能使研究生思政工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顾中亚.研究生辅导员指导手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5-9.

[2]李依.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马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互动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