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初探

时间:2024-05-04

徐成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通过讲述历史来开展思想教育的政治理论课,而微课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15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通过讲述历史来开展思想教育的政治理论课,其开设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要实现这一目的,仅凭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和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使很多教师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了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上,从而导致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减少。这会直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对学习中的困惑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此降低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成本,同时将教师的关注度重新转移到引导学生学习、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就成为了现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微课教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微课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微课的概念。虽然目前学术界关于微课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但总体内涵大致相当,即: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2.微课的特征。微课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内容短小精悍。相较于常规课程,微课比较简短,其教学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5—8分钟之内,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有利于控制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与此同时,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又必须要将一个教学重、难点讲解清楚,这就要求微课不仅“微”,更要“精”,其内容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教学主题要更加突出。其次,形式自由灵活。微課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密切相联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与交互性的优势特质,这就使得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混合学习成为可能。微课跳出了传统课堂固定化、模式化的束缚,使学习不再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给了学习者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最后,资源多样紧凑。微课教学资源的核心是“微视频”,但又包含有“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等一系列资源内容。微课是一个资源多样、结构完整、具有扩展性的体系,教学视频、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资源,共同组成了一个教学主题单元资源包,为最终教与学的真正发生提供了多维且便捷的服务。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应用设计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的开发设计,是要将中国近现代史机械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灵活趣味的教学体系,将具体的历史的知识体系转化为抽象的坚定的信仰体系。

通过微课教学,要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都是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主干课程之一,主要是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和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内容以时间为脉,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16)”三编。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应用例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四章标题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其中第二节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按照大纲要求,“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此知识点微课教学的设计应用如下:

第一,在微课设计理念方面,注重课程的政治性、理论性。

第二,在微课设计目的方面,通过微课讲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全面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增强对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

第三,在微课设计思路方面,总体内容为一段约10分钟的视频,由教师出镜讲授、影音资料、PPT等内容构成。具体流程为:(1)播放一段有关“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视频,既引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的话题,同时视频中工人运动的壮观场面又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关注度。(约1分钟)(2)教师出镜,讲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四个条件,并通过PPT予以进一步说明。(约2分钟)(3)陆续播放中共一大参会代表的照片,以及一大会址的照片;同时教师不出境,讲授一大的召开过程,并以PPT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党的名称、党的纲领、工作中心、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等内容。(约3分钟)(4)教师出镜,讲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意义,并播放一段中共领导工农运动的视频,以进一步佐证中共成立的意义。(约3分钟)(5)播放影片《建党伟业》中一大代表齐唱《国际歌》的片段,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党之情。(约1分钟)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应用的价值

1.对教师教的价值。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传统的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多为“传递—接受”模式,而微课教学则将新工具和手段提供给了课堂教学,从而引发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令教学系统由人与人的沟通转变为了人机交互,或者是人先与技术、媒体或机器交互,然后技术、媒体等再作用于人的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则可以优化这一教学过程。

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师资资源,促进教师发展。微课教师需要具备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的能力,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视频录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能力,以及需要在课外能够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进行辅导。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广博的人文知识。同时,教师资源也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因为在微课教学活动中,主要依靠的是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而不是个体的單独作战。

2.对学生学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与掌握。学生经过前期学习,会形成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知识结构,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个人完整的知识体系网络。一堂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而这个知识点又是呈放射状的,它连接着其他不同的概念和知识点。通过微课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新知识和头脑中已有的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并由点及面,联想到其他一系列的知识点,从而最终使知识脉络具体可感、清晰可见。

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是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而在微课教学中,教学内容通过视听等多种方式呈现,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通过自媒体平台可以参与其中,就使学生具有明确的主体接受意识,并能自觉接受教师安排的活动、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7).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郑小军.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6]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