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公选课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5

雷蕾

摘要:通过一年对选修《金融学概论》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剖析出影响大学生选修公选课的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并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选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130-02

《金融学概论》是我校公选课之一,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货币银行学》基础上进行调整,是为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网络化和工程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模式的广泛深入,该课程为非经济类、管理类学生选修该类课程学习经济基础,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全能人才提供条件。但是《金融学概论》的更新速度快,比如“货币的发展与类型”中“电子货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结合了互联网的职能,金融机构体系和种类在不断发生演变,传统商业银行的职能和表内表外业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课程内容和体系的设置需要与时俱进,在讲授对象不断变化、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中最关注的问题。

一、国内外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大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重视“教”而忽视“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加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学生取得明显的收获。国外从上世纪初就已开始对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大多数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的内容研究,分为有效教师的个性和艺术,有效教学的行为、技术、风格和模式等方面。从上世纪70年代末,很多学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教”转移到“学”,主张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思考并掌握自己的学习的方式方法、思维、策略的能力。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2017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这些都需要依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我国目前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本文侧重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有关《金融学概论》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金融学概论》作为全校公选课之一,一直深受其他非专业学生的钦赖,每学期的选课人数均在75—160人之间,庞大的课容量,给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性教学研究带来很大的挑战。自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的春季和秋季学期共向该课程学生发放235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188份,所用工具是笔者自编的选修该课程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等问题进行调查。

1.有关教师因素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策略是影响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在调查问卷中主要通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体现。其中同学们对于“期望学到哪些方面的金融学知识”一题中,25%的同学选择“理论知识”,73%的同学选择“应用知识”,2%的同学选择“无所谓”;对老师授课方式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中“老师授课,学生听课”为64%,“与学生互动,分小组讨论”为36%;“对于选修课学生更重视”的是“内容和授课方式”占49%,“兴趣”占31%,“老师讲课质量”占20%。这三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进行的调研,依据学生期望,教师应制定可以有效迁移价值的知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技能,拓展更广的知识面。

2.有关学生因素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参与的主体,教学过程应重视师生间的交流,这样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效的“教”是为了达到学生有效的“学”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表1调查问卷情况可以反映学生选修该课程的目的、上课的积极程度以及考核学生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提高公选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金融学概论》为例

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检验方式等方面的设计。

1.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首先,《金融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内容众多,是学生接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入门课程,因此,应结合世界经济实际情况,侧重讲解金融的主要元素如货币、信用形式和利率,在此基础上注重与选课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金融知识,深度讲解金融机构不同业务关系、中央银行的职能地位及其货币政策对不同金融市场的影响,并组织近期的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比如加深“互联网金融”、“混合金融”等介绍,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其次,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主要从教学方法、目标、大纲等方面着手。虽然课程总学时较短,但是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必然影响非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不同专题中灵活选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对所选的讲课重点进行全方位剖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参与程度,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每一节课的兴趣。对于公选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非专业学生对货币金融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兴趣,为进一步选学金融学相关课程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学大纲必须实施动态调整,与金融动态发展一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仅靠期末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教师应采用论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模式。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教师一般都具备专业的理论水平,并积极进行课前备课工作,但是大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与教师的学识修养息息相关,而且与教师的性格、情绪等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掌握教育的科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才可以具备高素质教学素养,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学生。

3.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策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重要前提。大学前的被动学习已养成习惯,大学的教学氛围应尽快使学生较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重新激励学生的自由、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学生选择该课程后,教师应提前了解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期望,对于文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鼓励学生间的合作,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小组间、学生间积极讨论,面对面了解和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不仅提高了每位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加强了责任感。

4.加强师生沟通接触,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由于公选课选课人数较多,教师经常会忽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而高效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互动程度。在分组后,教师可以通过与不同小组的不同时间接触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选修该课程后的需求与困扰。同时,应重视和尊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允许和鼓励他们的存在,这样也可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经验。

当然,这并不是所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教學工作不仅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合,学校也应在教学设备、教学时间、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予以支持,才可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奇志.探索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2]金洪,朱晓俊.应用型本科院校货币银行学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