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本科生学术规范现况分析

时间:2024-05-05

晏丹+张金铭+王雯惠+伍睿华+黄苏田子+段亚男+耿娜

摘要:对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本科生就学术规范的了解程度进行调研,分析其现状和原因,从自律性、课程设置、管理及惩戒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本科教育;学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076-02

研究生的科研不端行为已日益引起关注,而本科生学术失范行为常被忽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承担课题、发表论文。因此,对本科生的学术规范培养也应被提上日程。本文旨在了解本科生对学术规范的认知状况,为后期有针对性地教育提供了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6年12月采用问卷对武汉科技大学各学院230名二、三年级正在或曾经参与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0份。

1.以小见大了解自律性。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是否会出现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的行为?”的调查显示,仅19.2%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可能出现上述行为,说明本科生的自律情况不容乐观。这些细节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学生自我要求不高,行为、思想涣散,而这些习惯很可能会发展成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2.学术规范知之甚少惹人忧。调查显示,参加过有关学术规范讲座或课程的同学为零。对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学生占5.8%;58.93%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了解;31.7%的学生了解一些;仅3.57%的学生很了解。可见,即使是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本科生,对科学规范的知识也了解甚少。因此,加强对本科生尤其是参与了科研项目的本科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对于“你认为遵守学术规范在科研工作中重要吗?”的问题,79.02%的学生认为“重要,应严格遵守”。对于认为“不重要,形式而已”(1.35%)、“重要,但论文的成功发表大于这些”(17.41%)和“不知道”(2.22%)的学生,应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3.探寻学界清浊流。此部分为避免对被调查者直接询问而掺杂个人情感过重,采用“他证”的方法,询问被调查者周围的情况,直接违背学术规范的现象。问卷列举了3种学术失范行为进行调查:(1)修改或伪造实验数据;(2)论文署名搭便车;(3)一稿多投。对于行为(1)、(2),表示“完全不赞同”的分别只有20.09%和25.89%;“不赞同,但可以理解”的同学分别高达59.82%和63.84%,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是非问题辨识度不够,态度不坚定。而6.96%的人表示若导师要求会同意论文署名搭便车的行为,说明在学术失范的背后导师负有一定的责任。对于行为(3)表示“完全不赞同”的仅有20.98%;“不赞同,但可以理解”的占33.03%;赞同的占15.63%;有30.36%表示不了解“一稿多投”和“一稿两发”的区别,这就有赖于高校对本科生进行学术规范细则教育,方可不越雷池。

二、本科生学术道德薄弱原因分析

1.本科生自律性不强,学术规范意识薄弱。调查中,能够完全做到不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的人仅有19.2%,反映了本科生自律性不强,发展到学术层面则学术规范意识薄弱。能够完全不赞同修改数据、署名搭便车、一稿多投行为的学生仅约20%,说明他们抵制学术失范能力堪忧。在分析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外部制度因素,忽视了自律的重要性。在道德的操守上,不能一味依靠他律和惩罚,还需要“慎独”,严于律己。

2.面向本科生的学术规范课程缺乏。本调查与某些高校调查结果一致,学校没有对本科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集体教育和培训,因此在这一点上,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科生心智尚未成熟,学校要在其接触科研之初,趁早进行学术规范教育,明确学术失范的具体细节,避免学术不端带来的严重后果。

3.大环境治学不严,小环境急功近利。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大环境中,都充斥着学术不端的污流。学术造假等事件的曝光只是冰山一角,还有一些学术不端的事件不为公众所知,这主要归因于学术大环境治学不严,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戒制度。对于个人治学的小环境,利益的驱使和晋升、毕业、发表论文等压力使他们急功近利、铤而走险。而高校对学术不端的处理乏对严肃整治的主动性,加上某些领导片面追求数字指标,对学术不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护短,对一些揭发举报出来的学术不端事件不了了之。

三、建议与对策

1.社会层面——营造诚信的学术大环境,完善学术监管体系。社会舆论应有正确导向,净化学术空气,营造科研诚信的大环境。例如,论文买卖市场已是公开的秘密,有关部门可以一方面先从阻断卖方市场入手,彻底清查整治、严厉打击杜绝提供论文代写的服务;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学术规范监管体系,加大对买方个人的惩处力度。对科学不端行为,应有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双管齐下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2.学校层面——构建良好校园小环境,普及本科生学术规范教育。目前,高校相关课程的缺乏使本科生学术规范行为成为短板,因此学校有必要做好引导,普及本科生学术规范教育。可借鉴成熟的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1],对本科生进行相关培训。西澳大学的Fernandes教授,已将其运用于本科二、三年级的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有些本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源于“不知”,如不知如何规范引用文献,一不小心变成抄袭。因此,既要让学生明白学术规范的内涵,也要细讲学术规范条例。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大创指导教师的培训,发挥其指导和监督作用,在具体问题和行为上,给学生指明方向或及时纠正。高校还应构建良好的校园小环境,对学术不端行为敢于揭发批评。

3.个人层面——加强自律性,自觉抵制学术失范。本科生要加强自律性,从不迟到、不作弊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方可不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失误。如今本科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一些投机取巧、走捷径的诱惑时,需要通过内化的自我修养来规范外化的行为举动,自觉抵制学术失范行为。

不可否认,国家对整治科研不端行为日益重视,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由规范性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足见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整治的决心。而现阶段,社会对学术不端重点关注的人群是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规范问题尚未引起重视。但“预防胜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如果从本科生开始,就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三者结合,牢固树立学术诚信的观念,贯彻学术规范的行为,相信污染学术界的雾霾终将被治理,学术界的明净蓝天指日可待。

參考文献:

[1]李素琴,边京京,李淑华.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最佳实践——RCR教育项目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63-68.

[2]Fernandes LB.Embedding responsible conduct in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to an Australia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J].Biochem Mol Biol Educ,2017,45(1):53-5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