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略论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4-05-05

宋冬梅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对比、论证、总结的方法,说明了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独立”三个方面,略论了先秦私学教育带给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启示,揭示了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根本内涵。为后期对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做了前期准备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独立学院;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52-03

世界一流名校中,私立大学不胜枚举,众所周知的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然而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则起步较晚。但是,如果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追根溯源会发现,早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办教育就已初具规模了,即私学教育。因此,在发展中国民办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西方教育体制的先进性外,也不能遗忘中华民自身的宝贵遗产。故本文力求通过借用中国本土的私立教育,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新生产物——独立学院的发展浅谈几点启示,为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政治、制度、教育、经济、军事、文化等众多方面的大发展与大变革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土崩瓦解,君主权力下移到各诸侯王手中,思想学说空前繁荣,制度重新创立,土地重新划分,阶级重新规整,各诸侯在这个新旧对抗与交替的夹缝时代谋求发展,变法图强,争霸称雄。这个特殊时代的发展奇观,凭借士子周游列国与著书立说得以流传下来,为后人略知,而值得商榷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对该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做一简述。

据《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夏商周三代,国家大事均由贵族世袭传承,教育也一直被贵族垄断[1],民间无学术,下层百姓更无缘接触教育[2]。然而,随着周王室权力下移,分封诸侯的崛起,各方势力重新组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为高速发展的时代提供所需,同时,各诸侯国为发展图强,又对人才需求迫在眉睫。进而,促使教育从面向贵族开始趋于平民化,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私学教育则应运而生。

私学的产生,是时代对新型教育体制的召唤,至今仍有可为当代教育借鉴的先进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官私并举,相辅相成。在私学风靡的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因其培养方案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第二点论述),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为国家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此时,王官之学也并未消亡殆尽,如从《左传·成公十八年》所记载的“晋悼公……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可以看出,官学一息尚存,并通过保傅制度向上层贵族子弟施以教育,同时建立起官学与私学间的纽带[3]。虽然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是一个征伐战乱的年代,但官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育才造士,因此,产生了一些官司合办的教学体,其中,最典型的当首推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立的稷下学宫。其次,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前面已经提到,私学的“招生”对象范围从贵族扩大至人数更多的平民,这也是私学盛行的原因之一。在如此多的受众中,儒墨道法等家“自由”办学,而由其创立者的初衷不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也各有千秋。虽然各家皆注重育人先立德,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列表如下[4],[5]:

同时,春秋战国私学教学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在大争之世,讲究仁、义、礼、智的儒家思想并不被各方诸侯重视,孔子也“惶惶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因材施教、传道受业。然而,更能代表中华民族气质的儒家思想与富有人生哲学的道家文化却传承了下来,至今受用。最后,注重实践,知行结合。从春秋战国开始,但凡学有所成的名家大师,或从政为国,或经商就学,都各抒所长,将毕生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独立学院之“特色”

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简称“教育部‘8号文件”)中,将“独立学院”界定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由此,“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名称确定下来[6]。这样看来,独立学院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新生物种,实际是古代私立教育的延伸,所以,先秦私学教育在招生对象、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先进性仍可为今天所用,独立学院要寻求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来提高知名度和拓展生存空间,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

第一,公办大学与独立学院的协调发展。人们认为:“私立学校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是为了挽救公立学校,如果没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将形成垄断,而这是不可想象的。”[7]从现实情况来看,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由于社会地位、资源结构、权力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很难保持相互之间地位、关系的平等[8]。因此,在承認不平等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应凭借公办名牌大学的亲缘身份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与公办大学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独立学院在法律与政策上享有其他普通高校的同等待遇。就像现代学者描述儒家与法家理念是儒表法里、儒法互补;稷下学宫这所公办民助的私学机构获得齐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样,来焕发中国高等教育的青春活力,使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

第二,形成清醒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方针。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大学举办的二级学院,先天就自带着母体大学的优势基因,但独立学院并不应寄生于校本部,而应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与理念,这里可将其分为大定位、中定位与小定位。大定位是独立学院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坚定地走教学应用型发展之路[9],中定位是为使陕西省再成教育强省,高校应走在前列,成为积极响应“追赶超越”目标的排头兵,独立学院也应有清醒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目标。小定位则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应具有什么特色,这就是下面的内容。

第三,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教学方法等。如发展艺术传媒类专业,建设艺术传媒类实验实训基地,培养文艺人才。再如立德树人要以立德为先,成人与成才教育并重,我们不仅需要有知识的人,还需要一个“心里健全,人格健全,有道德意识,有精神追求,有良好教养和行为规范,能与人打交道,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和谐共存的人[10]”。为此,我们可以增设创新性研究机构与教学内容,如国学院、国学精品课程等。同时,筑巢引凤,学习稷下学宫的交流方式,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人士来校讲学,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此外,独立学院应采用私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应不拘一格收人才,而且应不拘泥于常态去培养人才,做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学习墨子的注重实践培养方法,锻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独立学院的学生能真正成为社会中的应用型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述这些产学研等事业都需要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去实现,因此,还应建立一支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市场需求、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比例双师型教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11]。

三、独立学院之“独立”

2003年,周济同志就提出过,独立学院办学要强调一个“独”字,这样有利于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和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的、独立的改革和探索。而如何使独立学院不再以母体高校的“光环效应”为保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院,根本之处仍在于如何打造办学特色,这也是新时期独立学院将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明显区别于母体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传统,才能踏出独立学院走向“独立”的最重要的一步。

新时期,新型势下,不少独立学院开始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或转变办学方向。比如,最早创办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推行“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构建了“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无锡太湖学院(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2011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无锡太湖学院)按照两年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一年自主教育的思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2+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2];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保持名师任教、专家坐阵为常态的同时,正在建设已经被立为西安市重点项目的“长安艺谷”大学生双创基地,还将在距本校区不远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全新的以影视传媒为特色、产学研一体的影视城分校区,正在为转型发展建成西部地区一所高品质的传媒类大学而努力。这些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已逐渐明确方向,办出特色,踏出了独立学院走向“独立”最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许艳.我国古代私学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20(4).

[2]金忠明,林炊丽.先秦私學兴起的要素及影响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双月刊,2005,4(6).

[3]智敏.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述略[J].教育评论,1986,(4).

[4]曾文.略论中国私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今民办高校的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

[5]李传永.论孔子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J].凉山大学学报,2004,6(3).

[6]赵志华.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7).

[7]Lee.C..Th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New York:Free Press,l971.

[8]赵红.从“依附”到“合作”: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关系新选择——来自联邦制大学的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

[9]金秋萍.论独立学院的科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3(1).

[10]刘家全.大学与大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赵中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可持续发展[J].吉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23(3).

[12]姜代武.我国独立学院的十年“独立”之路[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