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述评

时间:2024-05-05

陈吉荣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外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既包括具体的信息技术手段,也包括教师认知、素养、教学方式、方法和理念,具有多层次性。201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堪称外语教育技术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本文将从内容提要、特色和研究局限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外语教育技术;范式;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98-02

经过口传时代、手抄文时代、印刷时代以及当代电子技术的推动和发展,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每一次外语教育方法的变革都与教育技术(媒介)的革新休戚相关。随着教育技术理论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人们对外语教育技术的认识从早期电化教学的简单认知逐渐向学科化方向转化。201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胡加圣的力作《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堪称外语教育技术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结构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模块:第一个模块是理据,涉及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据与外语教育技术的范式理据。正因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具备整合的机制基础,外语教学才有“技术化范式”产生的可能。第二个模块是理论与方法,描述外语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技术实体与外语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详细描述所涉及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第三个模块是范式。在方法评价与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作者尝试建立基于学科本体、能够体现外语教育技术特色的研究范式。第四个模块是专业建设及初期发展。作者梳理了教育技术学必要的专业建设背景和条件,尝试基于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来进行外语课程模式设计与构建研究。

基于上述四个主要模块,作者做了周密的理论论述与理据阐发,并进一步展望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理论特色

本书的理论特色突出,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1.剖析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机制。本书作者深入阐释了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机理。作者认为,语言与信息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和本质的同一性。由于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也有本质的关联性。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这种内在的共生性、本体性和封闭性,使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与教学的交融、整合提供了学理基础和逻辑基础。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成为外语教育技术化教学范式形成的理论依据。

外语教学技术化范式的转换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体系有机整合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外语听、说、读、写、译各门课程的有机整合,是两者关系的最佳体现和最优发展模式。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起到工具和认知作用。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媒介信息等工具也成为外语教学中系统知识的有机构成部分。

本书作者还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整合表现为具象和抽象的两个层面:具象的整合是寓技术于教学过程之中的实际方式,这是具象形态的技术,即“形而下”的技术。抽象的整合是生态化整合理论产生的基础,这种抽象的系统方法层面的技术,即“形而上”的技术。两种层次的整合促成了基于设计的外语教学研究:即,整合的技术机制就是教学要素作为教学信息的声像转换过程。整合的本质最终表现为教学设计的过程。整合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体系——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2.提出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研究范畴。就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问题,本书作者做了深入思考,其研究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作者首先描述了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即外语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整合了外语教学和教育技术学两门三级和二级学科。外语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还有“质的规定性”,即运用教育技术来优化外语教育和教学过程。第二,作者分析了外语教育技术学的知识基础,在现有研究本体论层次、实践论层次、方法层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层次:外语教育的知识基础层次。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的基础来源于教育学、语言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植根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相关学科。作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知识基础的四个方面:哲学基础由信息哲学、语言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构成。方法论基础主要指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理论基础由语言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等组成。技术基础由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组成。第三,充分阐明外语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作者认为,外语教育技术是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背景,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语言教学为根本目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将外语教师、学生、教材、课程、环境等要素与教育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达到促进和提高外语教学绩效目标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第四,作者指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属性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这里的“技术”不是物理技术,而是在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中所体现出来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等整合性行为、方法或艺术,突出生态化整合理论的建构,并就整合特性做了四个角度的详细分析,强调其本体性、封闭性、信息化、整合性。

3.明确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本书作者在做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建构的过程中,详细阐述了外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外语教育技术学从逻辑上讲是外语教育技术本身。外语教育技术本身并不是外语教学中的技术。外语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是实体技术与外语课程各要素整合过程中的各种相互关系。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内部要素,以及外语教育技术学的产生背景、学科地位、学科发展、学科政策、现实意义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外部因素。表现在教学资源上,是指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所构成的四个要素的整合。表现在教学过程上,有课程设计环节和教学过程实施环节。从技术形态的角度划分,外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外语教学、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外语教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语言的统计分析等内容。特别突出了外语教育技术视域下的系列课程构建设计实践,在“外语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模块、外语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模块都有独到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三、研究局限

本书提出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思路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非常有启发性。笔者是一名外语教师,长期从事课堂教学,对于书中很多观点深有同感,但是没有做到如此深入的思考。在深受启发的同时,我就书中某些细节问题谈谈作为一线教师的看法。我的专业是外语教学,不从事外语教育技术专业,所谈几点可能不够专业,仅供参考。笔者认为,本书在如下细节上可以再考虑一下:第一,在内容结构上,各部分并非均衡。第二,在理论描述上,对于信息哲学的理论基础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进一步关注其在未来的外语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中的作用。第三,在内部衔接上可以做进一步的细节斟酌。

综上所述,尽管还有细节上调整的空间,本书对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理研究做出了全面的概述,涉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各类语言问题之间的关联。整体来看,本书的出版成为外语教育技术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在未來数年中,该书很可能是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最重要的参考书。

参考文献:

[1]胡加圣,冯青来,李艳.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性[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72-77.

[2]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胡加圣,陈坚林.外语教育技术学论纲[J].外语电化教学,2013,(2):3-12.

[4]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2):3-8.

[5]胡加圣,靳琰.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14-120.

[6]卢西亚诺·弗洛里迪.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