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 提升学生资助工作实效

时间:2024-05-05

满德龙+赵马钢+夏林童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是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可以提高学生资助的工作实效,有效地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完善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学生资助;党团建设;感恩;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15-02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国家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形成了一套资助高校贫困生的体系。在这个资助体系的帮助下,不少贫困生能够通过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形式,重新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这种资助体系中却出现了评选不公平、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等一些问题。为提高学生资助的实效,可以通过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有效地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完善资助育人的功能。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过程中公平程度不够,贫困认定公平程度不够。贫困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贫困认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贫困生资助的成败。但是在部分高校中存在如认定标准不够科学、认定方法不够合理、认定对象针对性不强等一些影响到贫困认定结果的问题,导致了贫困生资助的整个过程饱受质疑,增加了广大同学对学生资助的怀疑和不信任感。评选过程公平程度不够,也就给贫困认定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假冒现象的出现留下了空间,也严重制约了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资助过程中贫困生的心理关怀不够。学生资助是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在当下部分高校中,学生资助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经济上的援助,而对受助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足,对贫困生心理上的关怀不够。学生资助中更注重扶贫,轻视了思想上引导和心理上关怀的重要作用,没有能够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纳入到资助体系中。贫困生仅仅是经济压上的减小,而缺乏获得更多的能力锻炼、素质培养的平台和机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淡薄,并没有通过自己的行为行动来汇报社会,感恩社会。

3.资助过程中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格,也是一个人能够行走在社会上的通行证。但在学生资助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的现象,如国家助学贷款信息虚假、助学贷款违约、假贫困生等现象,也限制了国家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实际效果。当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个人信用制度还有待完善,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在整体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也表现出妥协的一面。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出现提供虚假家庭经济困难信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学生逾期不还,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未能落到实处或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

4.资助过程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着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一些人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一些受助生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认为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对学校的资助不抱有感恩之心,不把这些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怀化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反而躺在“资助”的温床上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和别人的爱心,严重浪费掉了资助的价值。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提升学生资助工作实效

1.党团联合“助力”,营造学生资助公平公正的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团委、团支部的组织带动作用,发挥好基层党团组织的合力,充分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结合地域差异、学校特点修订贫困认定标准、认定方法,完善学生资助的贫困认定方法、资助评选体制,为学生资助提供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评定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资助过程的监督监察机制,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联合监督监管机制。在班级设立纪律委员,推选资助评议小组,对班级贫困生进行认定、评选;院系设立专门的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监督班级资助评选,考核评议各班级学生资助结果;学校设立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和资助经费使用监察小组,监督各院系资助评选和资助经费使用,考核评议各院系学生资助结果并上报省资助管理中心,完成学生资助后续工作。

2.党团联合“施教”,培养受助生感恩诚信意识。高校各级学生党团组织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辅助教学的组织,它们既是政治组织,又是学习组织和服务组织。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组织中,学校层面有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各类社团,学院层面有各级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社团和班级团支部。这些学生组织发挥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职能,与学生所在的自然班共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有效载体。在各级学生觉团组织和班级建设中创新思路,将感恩诚信等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各类学生觉团组织活动和社团生活,为培养学生感恩诚信意识搭建了可靠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影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为培育学生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

3.党团共育“典型”,促进受助生全面成长成才。推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团员青年的教育结合起来。高校的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政治上的核心作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遵纪守法上的表率作用,集体活动中的骨干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充分利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鼓励和帮助贫困生,带动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升他们的个人信心。积极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进行校园自强之星巡回演讲宣传,营造一个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鼓励并指导受助生参加勤工俭学、实习实践,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锻炼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鼓励受助生参加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丰富大学生活,开阔个人视野,培养感恩奉献意识,让受助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三、强化高校基层党团建设,完善学生资助工作功能

1.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意识。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团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高校学生资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主体思想意识,对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层党团建设是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最直接、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培育青年的中坚力量。在学生资助管理中,高校要想充分发挥学生资助的作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就一定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历史优势、组织优势和情感优势,一定要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开展党团共建促进公平公正。高校要想完善学生资助工作,培育出“四有”青年,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要紧密围绕高校资助育人目标和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党团共建,听从党的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为党和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强高校基层党团建设有助于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高校资助工作本身隐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通过发掘,就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隐含在资助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的作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思想政治教育,使受助的大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从思想上树立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热爱,增强个人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良好品质。在高校加強党团基层共建,借助团组织学生参与面广泛、活动多样化等特点,开展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田超.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梅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