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环境下微课教学的分布式备课探索

时间:2024-05-05

傅洪波+丁有得+魏悦姿+麦庆军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集体分工与协作来完成微课的备课,通过有效备课分工实现的人力资源优化的过程。该过程在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以微课资源建设为目标,重构了高校教师的备课模式,探讨并实践如何建立良好高校教师学习与教学共同体。在分析高校集体备课现状基础上,通过借助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来形成一种“分布式备课”教学模式,利用集体智慧、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来完成微课资源的建设与积累,同时构造和谐互助的学习共同体。该研究探索不仅能为微课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而且同时也有力地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习共同体;集体备课;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36-02

一、前言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新概念,“微课”而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而基于微课的多种颠倒课堂模式,混合学习模式,也正在初高中学校的践行中不断推广。在高校与高等教学中,国外有可汗学院等在试行,但国内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中开展还不普遍。

微课资源的建构,虽然融入更多现代教育技术成分,但微课显然仍属于课的范畴,而“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而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其要素仍然是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运作,其起点仍是教师的备课,而且备课的质量也决定教学质量。微课这种新教学模式,也概莫能外。

教师备课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内涵。而教师集体备课则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利用好该环节,可以把零散式的个人备课,分割的个体经验,整合为一种高效的集体行为和集体素养,反过来又能提升个体的备课质量、备课的工作强度,加快教师的经验积累和传承,形成更有专业素养和团结精神的教师团队,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是决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也是本文立意的所在。

微课作为备课的产物,其具备一些新的特点:微课具有知识内容精悍、视频长度短小、网络环境支撑三个特点。知识内容精悍,视频长度短小,必然要对原来大内容、多主题、多知识点,长时间的备课任务进行分解,变成小任务、小主题,甚至一个知识点。这样反而带来管理的目标的细分,有利于责任落实、反馈的加速,也就有利于管理监控。这也是为什么以本研究以微课而非一般性备课为目标的原因与契机。

另外,微课网络环境支撑的特点,则说明微课离不开网络环境,现在我们也恰好置身于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往往可以打破时空阻隔,使分布在不同空间节点的学习参与者,实现学习的实时性、交互性、协作性,形成的所谓网络学习共同体,其优势与成效已得到充分挖掘与论证。

二、微课的备课基本策略与实行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以学习共同体与协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微课备课为目标,以网络与相关软件为平台,开展一种“网络分布式”的教师备课的管理模式的研究。

首先,我们略述一下所谓学习共同体和“分布式”的相关概念。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同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协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简单地说,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和成效在于可以更有效地集体学习协作。受上述概念的启发,我们开展并实践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微课备课”模式。其实践过程如下:

1.资源整合。在备课组长组织、指导下与共同协商下,实现内容的细分,形成子课题,围绕子课题的微课资源建设,形成子任务,负责人构造相应的资源辐射图,然后结合个人意愿、经验、特点,协商分工,明确责任。按照大家约定的分工。并利用软件的“插入超级链接”,链接、插入上其备课所用的相关资源,形成一个教学文件的基本雏形。其中我们前期与后续工作,充分利用了MindManager软件,它是一款创造、管理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导图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能进行头脑风暴,会议管理及项目管理工具。而本研究中,它构成了我们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工具平台,起到关键作用。

2.共同学习。把该软件的相关文件上传至本“工作组”的“网络公用区”,在指定时间内各位教师按照分布式学习的特点,在现有备课资源与组织的基础上,相互学习、交流,并随时、随地(甚至远程)补充和交流自己的相关备课资源。对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约定集中的时间内,大家分布于网络其他空间,但利用mindmanager软件和其他交流工具,进行“头脑风暴”方式进行交流。在约定时间内沉淀出阶段性结果:统一、精练的教学资源,如“典型PPT教案”、“典型WORD教案”等,并由相关教学资源,进入视频课件录制。

3.资源网络化。教师通过分布式备课形式最终形成的课程资源,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整理加工后,利用mindmanager软件“另存为网页”功能,轻轻一点可轻松、高速地转化为网页,也就形成了网络课件。这正是前文指出由于这种集体备课模式实现了成果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再借助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实现其价值的延伸和深化。

该网络课件内容(如原始的科研论文、多媒体等参考资源)和形成特点,其本质上也就构成了所谓基于网络的“知识整合环境”(Knowledg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同时也就为Levin等所提出的“远程师徒制教学”(Teaching Teleapprenticships)提供了現实素材。在这种整合环境中,教师实现了角色的提升,其作用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且为学生设计、创造协作探究的活动机会和经历提供了可能,教师也就可进一步发挥着学术向导和学习促进者的作用。我们还利用mindmanager软件把微课资源核心,即视频制作大致分成四大模块:专人负责视频制作工具和前后修整;相应教师负责从辅助资源提取视频制作素材,最后整合为脚本;有经验教师对最后脚本及严格素材进行评价;表达出色的教师负责教学视频录制;团队与学生进行最后技术评价。

上述过程中,mindmanager软件在微课的开展中始终作为一个设计平台,以其微课主题为目标,可以在相应的节点下,上传资源,帮助完成其资源的汇总与整合,为后续视频的开发以及资源发布提供软件技术支撑。一旦资源整合完成,利用其网页转化功能,轻松发布于网上,形成以微课视频为核心的学习资源包。

三、总结

我们通过上述的微课的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证明:教师一方面可以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微课的备课效率,另一方面充分体验并享受了集体备课(学习)乐趣,让自己既是学习者又是助学者,个体的劳动又在交流与分享中变得更富有建设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DB/OL].中国教育网络,2013,(10):71-75.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5-246.

[3]Mindmanager介绍[EB/OL].http://www.mindmanager.cc/Levin,J,et al“Teaching arpprenticeships:A new orginazational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teacher education using electronic networks”[J].Journal of Machine-Mediated Learning,1994,4(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