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完全学分制下教学改革思路和探索

时间:2024-05-05

李可意 刘红梅 韩永萍 葛喜珍

摘要:针对完全学分制的改革,本文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配套的各类平台建设以及导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选课;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8-02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对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的一种改革,它具有灵活性、选择性、个体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学分制可以给予学生学习充分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培养。但同时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培养计划的理解不同,从而使培养计划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易保证[1],这也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就对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一、增强课程资源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完全学分制同以往的课程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度,但也因此大大增加了对课程资源数量的需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资源要具有广阔性、综合性和前瞻性。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随着国家对药品的生产、质量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政策不断出新,但教材的调整并不能及时更新,因此对新政策的变化可能引起行业变化的分析作为新的资源建设,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引导了学生多角度、高层次地思考问题。同时,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二、完全学分制下课程体系的调整

学分制改革是对传统的学年制的一种挑战。学年制教学有非常强的规划性,课程体系专业性强,跨学年和跨专业选课及择教选课形同虚设,名不副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小,缺乏主动学习的理念。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为了适应完全学分制的要求,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更广阔的空间,而传统课程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为了实现完全学分制的培养目标,应该相应地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选修课的涵盖面要广,数量多。同时教师开课的数量也要相应地增加,以满足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需求。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自主地选课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空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紧密地集合。

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运用微课堂,对传统课堂进行翻转,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网络平台。同时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和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师生教学相长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内容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同时要有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

四、发展特色教学,加强学分制要求下的平台建设

学分制的特点之一就是选课制,它是学分制的核心与灵魂。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教师、课程、上课时间及辅修专业等。选课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实现真正的选择,每门课程都不仅至少需要有2~3位老师,上课时间也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保证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时要发展特色教学,实现小而精的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各类平台建设,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诉求。

(一)基础教学平台建设

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地基,是为后续课程的顺利教学服务的。因此,基础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对接,是后续课程的顺利进行的保证。基础课程的建设要与专业课程的需要相结合,专业导师对其大纲内容要充分了解,不足之处要与基础课教师沟通。基础课程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平台建设,专业导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规划,给出学生对基础模块选课的建议。

(二)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

利用校级的网络学堂的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学生网上预约实验、网上模拟练习、网上师生互动、网上互相交流。同时加强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网络监督,题库建设,微课建设考核监督等。

(三)综合型实践技术平台

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教授实验室,鼓励和激励学生尽早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并根据研发方向,形成学生自己的团队。形成以教师带学生、学生间良好互动的科研氛围。同时,融合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打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综合型技术平台。

(四)设计性实验平台的建设

设计性试验是指当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之后,学生进行的具有科学实验全过程性质的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设计实验的基本程序大体包括:选择课题、课题调研、制定方案、实验过程、综合分析讨论和论文报告的撰写[2]。课题的来源既可以来自导师拟定,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导师根据难度,进行指导性调整。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进行,实验室的开放是必要条件之一。开放性实验包括实验时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仪器设备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地开放。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开放,可由教师根据课程或企业的实际课题设计不同的课题,或选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对于设计不合理之处,教师应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实验室由封闭转向开放是必要条件之一,需要有开放实验室为支撑条件,这将是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体制和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开放实验室,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充分促进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发挥,使学生自己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高,这也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专业素质,具有解决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开放实验室是要全体教师都参与,都有责任和义务,需要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开放实验室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依托企业,建设企业实践培养平台

实习教学贯穿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为了提高学生实习的选择性,学校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产业结构的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一方面前期可以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了解企业的产业结构、岗位要求,与选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选课的预见性。另一方面,根据学分制的要求,学生可以在毕业实习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对未来职业的期望选择实践单位和岗位,并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当中。真正实现校企结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五、活跃学生的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无论是完全学分制还是学年制,学生的科技活动都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长期以来,高校教育方式有一套固有的思维方式。包括学生竞赛,很多思路和项目均出自老师,学生只是实现者。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科技活动倡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来源是老师、执行是学生的局面,学生只是部分主体。完全学分制优势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自主成才,学生学分制的改革也需要突破传统模式,从选题、组织和执行均是来自于学生,对于学生遇到必须老师沟通、协调的,老师出面协助,其他均由学生完成,作品脱离老师的痕迹,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导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将学生的科技活动搞活。

六、加强导师学生导师的指导

由于新入学的学生对专业和课程还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给学生自主的选课空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为了修够学分而选课和因兴趣而选课,而忽视教学计划内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对专业选修课的选择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些为后面的选课增加了障碍。因此,在学生一入学教师就应该对帮助每一位学生确定未来的方向和学的目标,与之相辅的是导师制的实行,以保证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初步完成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同时每年进行两次交流会,和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进行交流,帮助了解学习生活、未来的就业以及课程间的关系,课程和未来职业的关系,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此外,由于选课,学生不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也参差不齐。这给导师的工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导师除要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衔接等教学工作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以克服学分制下明显的分散性和流动性,指导学生数量上也应该注意科学性,避免指导的学生过多而产生的辅导缺失。这样才能科学地配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想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就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建设基础、网络、综合实践、企业实践等各级平台,为学生选课提供空间,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保证学生选课的科学性和规划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山.地方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5.

[2]马家骅,谭承佳,黄仁华.等.学生自主选药设计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模式[J].2011,27(3):61-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