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摘要: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教育见习评价具有导向、诊断、鉴定与促进科学化管理的多重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教育见习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见习;教育见习评价改革;改革收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33-02
教育见习是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师范生通过观察、接触、体验等形式感受充满生机的小学校园生活,观察充满冲突的课堂教学情境,体验充满挑战的教师职业生活,使师范生真正理解教师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掌握教学实践性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在师范生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本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见习属于实践环节,分别在第三和第五学期开设。见习时间为一个周,见习方式是学生进入小学,深入课堂观摩教学的同时向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并在见习活动结束后进行考评。通常的考评方式是见习学校的教师给出评语,带队的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见习心得体会及见习手册的填写情况给出具体的等级评价。然而,根据笔者多次指导教育见习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这种教育见习方式并未达到见习目的,多数学生的见习都流于形式。通过实际的观察、记录以及反思,笔者认为,教育见习评价在整个见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见习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学生只希望自己的见习成绩能及格,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因为课堂上并未专心听课,见习手册和见习心得体会也大多是抄袭别人的。所以,针对教育见习评价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见习任务,达到见习目的。
一、目前教育见习评价的弊端
(一)教育见习评价的主体单一
传统教育见习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带队教师及见习学校指导教师。以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文科二班学生为例,该班共有55人,分为11各组,每组5人,共五个组长,分别对应见习学校——江南小学11个班。由于带队指导教师负责的学生较多,因而见习手册上的评价主要是带队老师的印象,或者是简单地根据学生的考勤打分,而由于见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并不能时刻和见习生在一起,因而他们的评价也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同时,对于见习学校来说,每次接纳的见习生较多,所以见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并不能完全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学生在见习中投机取巧,并未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这种单向的评价也不利于带队教师和见习学校指导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见习评价的内容简单
就本院小学教育专业而言,教育见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考勤、见习手册的填写、见习心得体会的撰写。而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在没有明确教育见习的目的、意义及内容前就懵懵懂懂地进入小学,以为见习就是听听课、做几篇记录,其他一概不管。这就使得见习效果大大打折。不仅如此,听评课是教育见习的重要内容,能使学生了解现实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增强对教学的熟悉度,但是由于评价内容简单,进而造成大多数见习生不了解见习小学课堂使用的教材、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生状况等,在听课期间所记录的仅仅是教师讲课的流程,缺少讲课后小组讨论的准备。同时,笔者发现在见习过程中,见习生的主动意识非常欠缺,不会主动和见习学校的老师交流。见习生在见习过程中由于缺失问题意识,出现了少听、不愿意听课以及宁愿在见习学校安排的办公室里休息等情况,见习这样宝贵的了解教学实践的机会,反而成为了一种形式。
(三)教育见习评价的方式单一
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一直是诸多高校教育见习评价的不二选择。但是,这种见习评价方式带来了很多负面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最终是通过见习手册内容给分数,所以大部分见习生在见习期间未主动进行角色转换,只注重教学内容而非教学过程,不会主动记录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师生互动效果等,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教育现场联系起来,因而见习就变成了“带个本子去,带个本子回来”的局面,脑海里没有对问题的预设和思考,见习过程完全是“随波逐流”式。此外,当每天的见习结束后,学生之间、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很少,课后不能主动与校外指导教师交谈,见习报告由于缺乏解决问题意识,质量普遍偏低。
这种定性定量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成长,仅仅给出一个量的结果,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不明确。而另一方面,对于指导教师来说,虽然终结性评价便于操作,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对学生各项机能的发展有害而无利。
二、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
教育见习评价具有反馈及导向功能,能监督见习的发展,并调整、修正发展过程。因而,为了更有效地达到教育见习目标,扎实推进师范生实践教学,对教育见习评价进行以下改革探索。
(一)增加评价主体
为避免评价主体单一这一弊端,现将见习单位的领导、见习同伴及专业课任课教师都纳入评价主体。学生在见习完毕后,见习单位的领导会根据见习生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同时,见习生也可以将见习中存在的问题、疑虑反馈给见习单位的领导,实现双方互赢。同时,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不能时时随班检查的问题,可将见习同伴纳入评价主体,使见习的出勤纪律等更有保障。学生见习完所写的论文应该有对应的专业课任课教师批阅,这便于任课教师检查是否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这种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在见习中的热情,也能帮助见习学校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二)改革评价内容,创新评价量表
见习绝不仅仅是听听课,写写见习手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见习总体情况(听课次数、见习工作、得到收获、指导教师满意度);②教学技能(听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备课技能、教学反思技能);③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组织能力、了解班主任工作);④调研能力即提高教学调查研究能力。因而,教育见习的评价内容也应做相应的修改,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见习中应掌握的技能例如评价内容中,通过创新评价量表,从多个纬度进行考核:听课笔记占40%;课后反思占20%;出勤和见习态度占20%;班主任工作占10%;教学科研占10%。由于评价内容紧扣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侧面把控学生在各种技能方面进行锻炼。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教育见习评价要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注重主体价值取向的评价。把学生从见习前的准备、见习过程的表现、见习总结反思都纳入评价的范围。注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教育见习结束后,不仅仅要求学生交上见习手册,还将召开见习总结大会,让学生以PPT形式分享见习感受,交流见习中发现的问题,并选出优秀见习生,给予奖励。通过变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成长,让学生通过教育见习来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做好规划和准备。
三、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的收获
通过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学生们能在见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如: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在安康市汉滨区江南小学见习结束后,就举行了“当青春遇见红领巾·第二季”见习分享交流会,学生们分别以见习分组为单位,通过一个个精美的PPT向大家讲述了一周见习中的收获与疑问。同时对比果园小学的见习情况提出了诸多疑惑和反思。比如:当你印象里原本乖巧听话的小朋友颠覆成为最调皮捣蛋的小顽童,你该如何是好?当你信心满怀、精心备课,准备“大施拳脚”的时候,遇见一群贪玩好动的小“霸王”们,你该如何是好?当我们不喜欢这个小学老师,觉得他不够尊重学生,那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变成自己所厌恶的样子,对着自己的学生负气说着同样的话?经过分享交流,得出结论:理想虽美好,但仅有它还不够,吾辈任重而道远。通过对比反思,他们把在大学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里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渐渐将学生式听课行为转变为教师式听课行为,从“学”的角度转变为“教”的角度。能在见习完毕后,对见习学校以及教师教学做出客观的评价,部分学生表示通过见习对未来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了初步的打算。
此外,在改革教育见习评价后,学生在见习中也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因为他们在见习中一方面了解了教学的常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听课、讲评、改作业、辅导,更有效地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相当多的学生在见习总结中感叹自身知识的肤浅和缺陷,一定要进一步努力学习,训练好教师基本技能。当然,通过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教育见习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学生能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育与管理现状,增强见习学生对小学教学的适应性,缩短从学生到教师的距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早有所体验,能够提前认识到自己与一名真正的教师间的差距,进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实习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但是,想要完全达到理想的见习效果,仅仅依靠教育见习评价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见习目标、见习内容、见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达到见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6):54-57.
[2]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2-35.
[3]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0.
[4]邓凡琼.高职院校英教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7-28.
[5]郭新婕,王蔷.教育实习与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6-19.
[6]陈珂.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5,(6):155-1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