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间:2024-05-05

谢菲菲 陈猛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党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基础,高校应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简要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崇高的精神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为党和祖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提供新鲜血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42-02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振兴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新的特点,例如价值观多元化、主体意识较强、有着明显的功利性倾向等,这就要求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明确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真正的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科学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国之基,是兴国之魂,是面向时代的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性的科学体系[1]。“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在历史交接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建设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塑造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

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引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断完善,有着科学深刻的内涵,与中国的传统美德接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

(二)符合大学生自身思想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思想深入人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和思想传入中国,这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形态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下,如何坚定理想,坚定马列信仰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指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

(三)符合时代的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剔除人们思想中的糟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大学生中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需求。

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

要想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夯实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基础[2]。

在宣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要将“三个倡导”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刻的阐释,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是时代的主体,大学生身上有着时代精神,有着自身的思想特点,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过宣传,应符合大学生的特点,要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此外,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新时代下的中国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实现富强,民族实现振兴的梦想,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中国梦与国家的中国梦和民族的中国梦息息相关,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

(二)加强课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课堂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应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育。

从课程建设方面来说,高校应当积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相互衔接和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材中应当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的文化精神赋予新时代的精神,将传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3]。此外,应当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文献资料,用深刻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来武装大学生,让大学生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深刻的理解,掌握精神内涵,了解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从教师方面来说,高校应当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执行者,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自身的言行中,以此来树立典范,实现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准则上看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三)加强实践,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应当加强实践来检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大学生是时代的主体,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新的思想特征和行为特征,这不仅给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体性强,其正处于新旧理念交接的新时期,在接收新思想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就是大学生思想转变的一种悲哀,但这种错误的思想并非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学生的心中。由于许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不重视,因此必须在实践中来引导大学生,教育大学生。高校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志愿事业,为人民服务做贡献,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不了解农村生活的疾苦,不了解农村建设的落后,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小丰厚的物质环境使大学生不了解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三个倡导”基本内容单纯地停留在表面浅层次的理解上,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体验农村生活,在农村中积极地宣传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的农村发展做出贡献。许多大学生受到“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毕业之后会积极地投身于我国农村的发展事业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鲜血液,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践行,实现了知行合一。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能够停留在课本的教育和口头的宣传上,应当将培育和践行结合起来,在培育的过程中融合践行,在践行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积极践行,真正发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引导,树立信仰

高校可以加强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和感人事迹的宣传,例如,可以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开课,在公开课中播放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视频资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学校可以举办“高校十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将评选权交到学生自己的手中,学生在评选的过程中会对各种各样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和先进事迹进行了解,从而树立自己心中的目标,深化这些模范人物和模范事迹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以此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加强生活区的管理

生活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区域,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当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加强对大学生生活区的管理,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集体意识。首先,高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元素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营造育人氛围,提升文化品位,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通过对生活区的合理建设来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素养,树立其积极向上、团结同学、热爱家园的精神和品质。第二,学生干部和党员应当在生活区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自我管理,加强自我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朝气蓬勃,是社会的主体,是时代的主流,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高校应当积极宣传、加强实践,实现知行合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入到学生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巍翔,方虹力.凝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11-12+29.

[2]李敏,韩之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140-142.

[3]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8):109-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