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

时间:2024-05-05

向潘

摘要:自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以来,人们谈“罚”色变。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其在教育中有自己的作用。惩罚教育的实质是为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重塑规范的神圣性,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羞愧感与惩罚教育的关系,如何运用羞愧感以实施惩罚教育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羞愧感;惩罚教育;纪律;权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57-02

现代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生命,以学生为本,严禁体罚,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教育之所以会遭人诟病,是因为其使用的不恰当性。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惩罚的方法并没有具备教育意义,没有引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以道德情感的激发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是重要一环。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目标设定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被列为第一目標。因而,惩罚教育应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做到真正的育人以德。

羞愧感作为道德情感的一种,在惩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惩罚教育的实质并不是要以增加学生的痛苦或引发学生的恐惧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以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才是惩罚的本质目的。

一、何为羞愧感

羞愧感,又称羞耻感,它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悖于自己内心赞同的道德、伦理、标准、规范、价值观等时产生的一种带有不光彩、不体面体验的情感。根据这一定义,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第一,羞愧感作为一种人的情感要素,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道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羞愧感的发生应与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认识度相关,也就是在主体具有自我意识后才逐渐具有的一种情感。第二,羞愧感应是一种社会化的情感。一个人对道德规范的认知首先是建立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上的,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社会对其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行为主体逐渐发展出羞愧感。因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各项因素,比如环境、舆论等都是影响羞愧感的重要条件。第三,除了在社会化的影响之下,行为主体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是至关重要的。羞愧感作为一种情感,所能引发的应是能触及人内心的。因而,主体的认同度也是引发羞愧感的重要因素,否则也只是阳奉阴违。

羞愧感和人的其他情感因素一样,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单就羞愧感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一些心理学研究认为羞愧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是人对自我的欺骗和隐藏的方式。但是羞愧感对自我的意识,能使主体向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使人成长。例如古代的很多仁人志士就是在遭遇羞耻时,才迸发出能量,得以名留青史。因而,对羞愧感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才能充分发挥羞愧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惩罚的实质

要弄清羞愧感与惩罚的关系,就要厘清惩罚的实质。法国教育家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对惩罚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认为“惩罚的本质功能,不是使违规者通过痛苦来赎罪,或者通过威胁去恐吓可能出现的仿效者,而是维护良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在涂尔干看来,纪律被赋予了道德权威,如果当这种权威受到侵犯时,没有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的话,那么纪律所拥有的权威也将逐渐被侵蚀直至全部崩坏。因而,教师有必要对纪律的权威进行维护,处理这种不良行为,以恢复对纪律的尊重。

要重塑纪律的权威,就要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引发对责难行为的感受。涂尔干也指出,惩罚要具有教育意义,要能够唤起由过失引发的情感。在道德教育中,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手段,都应与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惩罚教育也不例外。因而,惩罚教育就是要唤起学生内心的羞愧感,发现自己当前的不当行为与自己曾经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存在的落差,以羞愧感这种道德情感来维护良知,树立纪律的权威,使学生重塑对道德权威的敬畏。那么,羞愧感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我们接下来必须了解的问题。

三、羞愧感的发生机制

对于羞愧感的发生机制的认识是如何运用羞愧感以促进惩罚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掌握其产生的条件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的价值,从而开拓实施途径。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羞愧感作为人的一种情感,它并非是天生具有的,而是跟主体的自我意识相关。一个人没有自我意识,就不会产生羞愧感。有实验表明,儿童在早期阶段,还没有羞愧感。在一岁儿童的身上只有恐惧感;在三岁时,儿童出现了萌芽状态的羞愧感,只是这个阶段的羞愧感更多的是一种外露的表现,需要成人的刺激;到学前期时,儿童已经不需要成人的刺激,能够认识到行为的不当而感到羞愧。儿童只有在具有自我意识之后,形成了自尊感,才能够认识哪些是适当行为,以此为参考认识自己的不当行为。

(二)舆论环境对羞愧感的影响

前苏联德育心理学家库尔奇茨娅曾经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情境来研究儿童的羞愧感。在实验中,大多能令儿童感到羞愧的情境,都是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反映了舆论环境的重要性。

羞愧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其形成的过程和社会的规范标准是紧密相关的。因而,社会舆论对于羞愧感的发生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舆论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奇妙的。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我们的胆子有时变得比在熟悉的环境中要大得多,可以做出原本让自己深感羞愧的事情。我们愈是尊重环境中的人,羞愧感的强度愈会上升。在不同的舆论环境下,儿童的羞愧感也会表现出差异。

(三)自我价值标准的影响

一个人要产生羞愧感,它必须拥有自己原本信奉的自我价值标准。在行为主体做出有违自我价值标准的不当行为时,在意识到当前行为与自我价值标准的落差时,一个人的羞愧感才会产生。这二者之间的落差是产生羞愧感的关键条件,也就是心理动力理论指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当个体发现自己的现实自我未能达到或违背了理想自我要求的时候就会产生羞愧感。

当然,自我价值标准必须是学生内心认同的规范,无论这个价值标准是自己确定的,还是由他人设定的。如果一个人出现了有违自我价值的行为却不感到羞愧时,则说明他对于自我价值标准的坚守并不牢靠或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所以,一个真正得到主体认同的自我价值标准是羞愧感发生作用的关键所在。

四、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的运用

羞愧感对于惩罚教育来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惩罚教育中唤起学生的羞愧感,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但如果不加正向引导,学生可能由于过多的指责而引发过度的羞愧感,以致于阻碍其身心的发展。那么,如何恰当运用羞愧感以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呢?

(一)帮助学生確定自我价值标准

很多学生,甚至是很多社会人士,他们没有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感到羞愧,是因为他们内心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自我价值标准。因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价值标准,将此深入学生的道德信念,以此来作为学生行为的准则,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在自我价值标准的树立过程中,有一点是必须提出的,那就是无论是学生还是他人设定的价值标准,它首先应是学生自身认同,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否则就失去了其成立的意义。

(二)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和氛围,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对于羞愧感具有深刻影响。舆论对于羞愧感来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良的一面。舆论既可起到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不当行为有所意识,但不良的舆论风气又会助长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着力于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诸如心理剧、角色变换等有益又有趣的活动,融教育于娱乐中,培育学生的移情能力、合作精神等,教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三)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惩罚

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要激发学生的羞愧感,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采取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以维护道德规范,每个学生对于羞愧感的表现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精神状态等都有差异,一种惩罚手段对于某一类学生起效,但对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可能效用不够或过度,这都是不理想的。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有所了解,对学生羞愧感的情绪反应有所观察,尽量做到恰如其分。

(四)树立教师权威

教师的权威对于成功进行惩罚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于自己尊重的教师、有权威的教师实施的惩罚容易接受,而对于自己陌生或缺乏权威性的教师会心生不服、反感甚至怨恨。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指出,教师是纪律权威的传达者,学生是通过教师来感受纪律的权威,学生也是将对教师的尊重移植于对纪律的尊重。因而,在惩罚教育中,树立教师的权威,才能让学生产生羞愧感,真正认同价值标准,改正不良行为。

(五)实施奖惩并用

本文在讨论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的价值时,并不是一味地推崇惩罚。惩罚教育有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局限。惩罚的目的是维护纪律的权威,重塑道德规范的不可侵犯性。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也是为了阻止学生的道德堕落。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实施惩罚,过度激发学生的羞愧感,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会丧失对自己的自信,变得从众,缺乏个性。因而,实施奖惩并行的教育是必要的,赏识教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田学英.羞耻感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高校教育管理,2007,(3).

[2]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刘次林.羞愧感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研究,2001,(9).

[4]刘德林.教育惩罚要唤起学生的羞愧感[J].思想理论教育,2008,(14).

[5]边玉芳,等.羞愧感有助于培养道德——奇茨娅的羞愧感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