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丁宜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各行各业都希望能踏上“互联网+”的高速公路,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踌躇满志。“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息技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开启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应对。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影响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44-03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擴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这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这种业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的传统模式,可以随时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
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互联网+”战略和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互联网+教育”部署要求,加快“互联网+教育”步伐,2015年7月3日,腾讯正式发布“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腾讯将与各高校在校务管理移动化、校内消费数字一体化、校园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等搭建“智慧校园”方面进行深度合作。[2]“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比如生活中已出现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购物,互联网+传统银行,互联网+打车,互联网+社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出行,互联网+医疗,等等。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互动、联接、网络。互联网时代的前进方向就是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任意互动、无限联接的网络体”。[4]
进入2016年,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的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浅谈“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应对。
一、“互联网+”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响
(一)教育理念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教育开放的时代,职业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办学。这个时代比以往更加要求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拥抱产业,以适应产业变革。[5]通过融合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培训优势,提高学习服务支持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高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影响
如何有效运用新的手段,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切实符合个人发展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将可能成为所有专业的一个通用选修技能,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应根据职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将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于课程设置中。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之中,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
(三)对高职教学环境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室就是实验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就是工厂,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在“工人”与“学生”中转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日趋完善。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全程互动参与,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形式。[6]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特别是“灌输式”教育模式比较反感和抗拒,而互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等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要求高职院校发展网络在线学习,形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7]
(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既懂互联网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不仅仅是会使用传统的PPT进行教学,而是要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学校也应该将信息化教育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之一。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学校还必须树立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手段和工具的理念。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不足,学校要要指导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负面影响。
(六)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
走向“互联网+”校园,不仅是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的升级,更是高等教育迎接互联网时代挑战,勇于做出变革的一种姿态。展望未来,未来的大学应是与互联网充分融合的,打破时间、空间界限的,真正实现学习无边界。[8]而现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备还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新道科技在三亚建立的“智慧教室”,所有课桌椅都可以灵活拼接,教室内装有IT设备,采用虚拟技术实现企业真实场景再现,可与千里之外的专业人士互动交流,而这种条件,普通的高职院校是达不到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硬件条件差,多媒体教室占多总教室的比例不高,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教室共225间,其中多媒体教室仅110间。
二、“互联网+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如何应对
高等职业教育应融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契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升级。
1.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职业教育,开放办学。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于2016年组建互联网学院,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合肥乃至安徽树立互联网思维,应对信息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围绕地区产业发展与“互联网+”对接,利用和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以建立“互联网+”全程服务平台为目标,开展研究,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产业,服务于社会,开放全部建设资源,同时为“互联网+”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学习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以学校教学为主转变为面向社会,建立服务社会的培养基地,努力打造产学结合、技术研发、技能鉴定、职业素质训练和创业教育的服务平台。可以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的“安徽省物联网技术培训基地”、“巢湖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升级为合肥市“互联网+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利用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设备先进和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农学等专业教师数量充足的优良教学条件,开展“互联网+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人员培训。
2.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按照“确定专业具体工作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归纳核心能力—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整合基础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全面构建基于符合安徽省和合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开发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等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一批质量优良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探索构建服务并融入专业技术教育、体现技能导向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探索构建“4+N”的技能导向型专业课程体系,即4个平台:通识课程平台、职业基础课程平台、职业专业课程平台和拓展课程平台;加上N个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群。以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为重点,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具有技能化、职业化特点鲜明的,中高职对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对接的核心课程,共同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均纳入课程体系。
3.增设实验实训室为高职教育课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结合订单式培养、“校中厂”培养、双主体办学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校企深度合作主要有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双主体办学、校企共建实訓基地等多种形式。目前我校订单式培养班有“大华班”(上海市大华医院)、“五菱班”(上海五菱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艾迪康班”(合肥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益丰班”(上海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双主体办学主要是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共同进行影像专业合作办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主要有“安德利商学院”(安德利集团)、合职院驾校(巢湖市公安局机动车驾驶考试中心)、“环巢湖特产电商体验店”(巢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传统理论化教学课堂时间,增加了技能知识操作课和岗位实习与培训,融合了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培训优势,提高了学习服务支持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智能教学模式。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未来智能教学过程应用体系中,包括交互式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电子考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管理、实训教学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把网络学习融入教学,发展网络在线教学,形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开放思维教学,教师从主导权威角色转换为以学生主体的平等交流角色。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共享资源与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将在线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网络学习等需融入教学过程,如课程管理平台。课程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微课中心、模块中心、课程中心、专业园地、学习工具等。通过课程资源购置,每学期有计划的从教育机构制作的精品MOOC中选择若干门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通过购买方式置于平台上,供在校学生线下学习。
此外还有学习互动平台。学习互动平台是资源平台的对外服务功能,它支持学习者在线进行资源的浏览、下载等操作并最终完成学习和培训的任务,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生空间和学习社区。
5.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既懂互联网又懂教育的复合型教师,能够运用新技术指导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里面的智能图书馆,便于教师和学生提高信息化能力,共享资源与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及要求,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实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编写出版“十三五”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立体教材。立体化教材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的教学过程应用体系中,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网络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建立资源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职业教育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为例,2015年数字化校园二期项目购买了400万元的信息化设备,未来两年还会加大投入,为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设备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将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以教学资源为主线对学校的各种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网络化教学和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的制作、管理、发布及应用,通过建设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将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的网上教与学,实现网上备课、授课、作业、答疑、考试等工作。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迫切需要构建自己的“资源与在线教学平台”以及相应的平台入口工具,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应用,实现高效的O2O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的常态化应用。通过构建先进、开放的“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共用,可为省内乃至全国相关院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社会上有需求的人员提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学校的服务地方和辐射带动能力。智慧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在线教学与O2O教学的常态化应用。
让我们拥抱互联网时代,坚持教育本质,互联网+教育新时代到来了![9]面对“互联网+”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要坚持职业教育为本,适当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环境,让互联网为高等职业教育所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治.“互联网+”.驱动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2015,(12):1-1.
[2]豆俊杰.“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J].辽宁教育,2015,(16):49-51.
[3]马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的转型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0-22.
[4]胡志泉.“互联网+大学”:机遇、挑战与应对[J].山东工业技术,2015,(22):148.
[5]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教育,2015,(22):37-45.
[6]苏兆斌;程璐;孔微巍.“互联网+”视域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49-52.
[7]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8]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4.
[9]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85-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