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05

徐艳辉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相融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得以广泛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自主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56-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尝试成为当今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高职英语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思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朝着多样化发展,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而且大量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信息与资料,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和实践能力的提高。(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这样就改变了教师和课堂的角色,老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就英语而言,老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的应用,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课的方式传授语言知识,进行“信息传递”,根据教学内容统一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进行知识“内化吸收”,下次上课教师领着学生对答案,顺便解决学生仍然有困惑的知识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与预习,学习完主要的学习内容,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们在利用交互英语学习软件教学时,组织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和学习,课堂上教师组织快速少量的测评,了解学生学习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疑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最后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整个学习环节,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从课前学习—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都由学生完成,不仅大大提高学生了的参与热情,重要的是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2)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传统的英语教学依赖的是教师、教材,教案、教室,教师一句句地讲和教,学生一句句地说与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即便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创设语言背景或环境,也只能是在教室进行简单的模拟,假设某个场景的存在,缺乏语言使用的空间感和真实感。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遍使用,语言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观看相应的语言使用环境,耳闻目睹视频环境下语言的真实运用,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为语言的学习奠定了非常好的环境基础和信息资源。在此以我院英语实训课为例,我们通过利用朗文交互英语学习软件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实训时,进行大量的情境模拟,而在模拟前,学生通过软件视频学习与练习,已经掌握了特定语言使用所处的情境,这样学生在进行模拟练习时不用凭空想象,也不用单调机械地练习。相反,学生会在语调、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准确使用语言方面因为有较好的范例,能够顺利模仿体验,从而使模拟效果真实、生动。例如朗文交互英语(一级)有篇学习内容是关于在机场出境,海关检查时的情境,学生在掌握了语言点,包括:词汇、句型、习惯有语、语音语调后,进行场景还原模拟,结果很成功。原因之一在于对视频教学资料的准确把握,而这种把握的前提是利用这种学习软件能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语言使用的环境,而且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学习,直到掌握并最后加以运用。所以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使得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得以最充分的展现,也使情境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3)多样互动教学模式。在日常的外语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关系。一直以来,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这里的互动主要包括师生课堂互动(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参与)和课堂生生互动(主要指课堂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的应用,互动教学的具体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包括以上两种主要互动方式,互动教学模式还包括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互动、课下生生互动和课下师生互动。这里的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互动是指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可以是课堂、课下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线学习,由老师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加以评价或在线辅导答疑。例如学生的英语写作训练,我们让学生在线学习某一种写作格式并应用到相应的语言点,然后把自己按照老师要求写出的文章在网上提交,老师在网上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在线沟通。这种在线学习结合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目标也只有一个: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下互动。(4)分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一大批中专、职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初,这种教学模式就开始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之所以在高职院校主张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英语基础太差,水平参差不齐,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英语课的教学要求。然而,尽管我们在科研、教学中提出了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难度也很大,所以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很多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并不一定会落实分层教学,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更多的是停留在研究层面和实验层面,要真正在某一个院校全面推广并不是件易事,需要教师、学校、系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层教学具备了一定的实施条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开展学习。同时,老师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下,可以根据学生层次拟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或布置作业,教师还可以在网上答疑辅导。总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分层教学有了实施的载体。例如利用朗文交互英语学习平台,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把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分成若干组,在上机学习时针对不同组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规定学生学习完成相应基础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标准以及自主训练项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5)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方式逐渐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注重语言交际活动要以“场景真实、目标明确”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来认识语言和运用语言,归纳知识并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和感受成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任务型教学得以更好的实施。学生围绕既定学习任务,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信息,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文字,都为学生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素材,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学到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得以实现。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者,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需求制订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从而客观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随着信息技术普及,网络资源带来了大量的外语学习资源,有的甚至是外国原版素材、外语使用的真实场景的呈现,这就打破了学生依赖老师、局限课堂的局面,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需要利用电脑或手机搜集资料自己开展自主学习,这是个性化学习的一层含义。同时,另一个含义指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在教师教学计划里明确规定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当然,这是老师监督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例如在利用网络学习软件时,老师已经了解了软件学习内容,清楚每个学生适合并应该学习哪部分内容的情况下,为学生制订自主训练项目。现以我的英语实训课为例,针对我所教的学生,在他们大一入学时我们组织了英语摸底考试,根据成绩分出几个层次,然后在实训课教学中,针对既定学习内容,指出不同学生需要加强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在自主训练环节,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出自主训练的重点并加以强化。这样,所有学生都通过上机完成软件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课上学习的节奏、需要额外强化的知识点和技能就有了差异。而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要参加英语B级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口语或英语四级考试,为此,在学生个性化学习环节,老师还会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考试阶段制订应考训练方面的计划,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实践证明,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实训后,无论是英语口语水平还是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英语教学分析[J].高职教育,2007,(12).

[2]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