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陆丽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创新意识与日俱增,创新思维既需要先天的遗传,也需要后天的开发。小学阶段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为重要的阶段,此时的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如果加以引导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阅读本身能够激发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异想天开,因此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在分析了传统的语文阅读传授方面的不足,然后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线探讨了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79-02
改革开放至今,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我国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受教育的人数也突飞猛进,国民素质也随之大幅度的提升。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国家的未来也要依靠不断奋进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从娃娃时就抓起,科学的教育模式会增加孩子潜力的释放和想象力的飙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力对于未来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非常重要。在众多的培养模式中,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自身的想象力。作者本身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与阅读者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孩子根本没有体会过相同的意境,因此对作者的原意可能无法体会,而会根据自身的经历体会文章的含义。在整个阅读中最大限度地将自己丰富而不雷同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但是当前的小学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形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没能充分发挥原本的魔力,孩子受教育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首先剖析了在当前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然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阅读是小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发展创新思维与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以及阅读激情的高低必将对接下来语文的学习以及学习兴趣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对同一段话的感悟是不相同的,这与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以及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小学生也很喜欢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一定的审美体验渗入到语文作品的理解中。虽然很多时候,学生对该段作品的理解有些偏颇,或者由于本身学生的经验以及体验有些稚嫩,但是这种想象力的发挥对于进一步发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它可以为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个性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可以说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未来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1.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我国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注重老师的传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高,老师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从礼仪角度讲,中国有重师的传统,这种传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礼仪性习惯,但是恰恰这种凡事以老师为中心,凡事以老师的话为真理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很多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原本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年纪早早的被老师的枷锁所限制。
传统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文章中立意新颖独特的地方,并且按照原本课文的逻辑讲授文章的层次,学生在台下小心翼翼地听着老师的讲述,并且很努力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游走在文章的立意中。但是语文阅读与数学不相同,数学讲究的是逻辑性,讲究的是客观的事实;语文阅读本身存在很多主观的臆想,当作者改变生活环境时,原来的作品的一些韵味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小学生本身阅历很浅,知识体系还未形成,因此,此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经常会产生奇奇怪怪的想法,即使对待千篇一律的语文选段也会产生非常不同的想法,假设老师还一味地将看似标准答案的思路传授给学生,不仅会压迫学生原本童真的创造力,还会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2.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氛围不活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关的就是课堂氛围的死板。类似于前面所讲的,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称为一个可能合格的旁听者。长期被动式的模式会让学生丧失思考的欲望,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背后已经存在标准答案,如果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第一时间会感觉自己的思维有问题,长期以往会让学生慢慢失去思考的动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也慢慢地演变成了被动接受。这些结果会导致课堂氛围极其不活跃,老师的讲解无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或者说学生惧怕自己的思考与标准答案不一致而失去思考的动力,这种死板式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3.传统的教学约束力太强,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教学是否只以老师为主体。这种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般会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死板,学生时刻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小学一年级阶段,老师会教授遣词造句,有些较为传统的老师很难接受学生非主流的造句形式,并且还会当众批评学生的造句态度,更甚者以此为反面教材,并且长期在课堂中提及,这种打压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教学阶段应该加强课堂轻松氛围的培养,而不是一直以自己成年人的思维去约束刚进入学习阶段学生的思考。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1.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阅读本身是需要氛围支撑的。这些氛围的创造既需要家长的协助,更需要老师的维护。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每周安排简单读物的阅读课,或者设置更加轻松的讨论形式。在这段时间内,老师的作用就是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形成一种阅读后分享阅读感想的模式;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勇敢的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且对这种行为应该加以引导,比如适当的称赞这种勇气等。其次,老师在对课堂布置时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课堂内设置图书专栏,在墙壁上展示书画,建立阅读兴趣小组等。这些都对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非常有帮助。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家长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设置书屋,里面既摆放着父母喜欢看的书籍,同时也摆放着孩子喜欢的课外读物,家庭可以设置固定时间,父母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学校内,老师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进行阅读,并且在最后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非常值得借鉴的方式。除了创造阅读的氛围之外,唤起孩子们阅读的欲望是保证上述措施是否有效的基础。学生本身是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认可的,因此家长以及老师都需要多倾听学生对某篇文章的看法,这种倾听应该是认真严肃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受到了重视,否则当学生对家长或老师失去信任后,后期的管理将会变得非常麻烦。
2.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如果说创造阅读的氛围以及鼓励学生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那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是保证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达到引导阅读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应该是营造良好生动的情境。在教学前老师需要有一定的导语过渡,如果导语设计得当,就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阅读教学打好基础。这种点拨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激起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积极抢答,那么这种效果就非常到位。小学生本身具有时间观念弱、好动等特点,对几乎任何新鲜和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求欲,老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多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比如游戏、竞赛和表演等,使得小学生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学语文老师每周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自由选择演讲主题,然后老师对这些参与演讲的学生进行点评,当然了,此时应该以鼓励和褒奖为主,以恰当的方式告知对方自己还存在哪些缺点。这些形式的举办可以激发学生自由阅读以及收集相关资料的激情,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和阅读带来的快乐,带来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挑战。
3.注重引导,减少灌输。阅读本身应该是一件主动性非常强、非常快乐的事情;阅读的体验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待同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别,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作者的一部分,因此作为老师或则家长,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限制色情、凶杀等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书籍之外,课余时间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籍,而内容的形式应该由学生自由选择。我们家长或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不是以类似“检查作业”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否则这种良好的化学反应会丧失原有的功效。
总之,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前提,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主体,小学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发展的一种根基。这种根基的建立需要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员,而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有利。这种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杨洁.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读写算:教师版,2013:274-274.
[2]吴学玲.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J].东方教育,2015,(10).
[3]杨培利.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二度创新能力[J].中国当代教育文集,2003.
[4]熊和平.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