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研究探索

时间:2024-05-05

龙晓敏 王龙 龚爱民

摘要:本硕协同培养,是协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两个不同教育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个教育层次的优势,协同一致地完成培养目标并提高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不同特点,讨论在教学实践、科研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本硕协同培养的内容及质量监控,并建立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一个可循环的集监督、评价及反馈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11-02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有特色,有所关联,又相互独立。部分高校通过本硕连读或本科生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方式来不断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快速增长,规模的扩张和培养质量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过程疏于管理以及培养质量监督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如何优化培养过程以及有效地对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本硕协同培养的内容

本硕协同培养,是协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两个不同教育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个教育层次的优势,协同一致地完成培养目标并提高培养质量。

(一)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协同培养

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目前本科生着重课堂教学,强调教师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学习过程较为被动。硕士研究生则强调课外学习,整个培养过程以导师指导为主,学习材料多元化。而教学实践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导或协助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形式进行。在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通过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教学,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增强了从事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科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对优秀本科生的遴选,成立本科生“试点班”,实施“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试点班教学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参与教学指导,在课外指导本科生文献查阅、撰写论文等,引导本科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同时也通过完成指导本科生的任务,不断督促自身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科研生产实践促进协同培养

科研生产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通过参与科研生产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本上一直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均来自于科研生产实践。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部分参与导师的科研生产实践。由于本科生人数众多,完全由导师指导参与科研生产实践,有一定困难。在科研生产团队中,由硕士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生产实践,可加大本科生指导力度,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由学的角色转换为教的角色,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应用,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独立科研能力。

通过让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本科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生产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在科研生产过程中,由硕士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文献查阅、科研实验、现场生产实践。研究生在小导师的角色中提高了科研积极性,本科生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

(三)本硕结合毕业设计

本硕结合的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在共同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中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或从硕士学位论文中抽取一个小专题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通过本硕结合的毕业设计,可以拓宽本科生的专业视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一)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改变了传统教育管理中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管理模式。本硕协同培养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重视协同培养过程管理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中有教学过程管理、科研生产实践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三个方面,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监督管理。

1.教学过程管理。在本科生的课程基础上设置本硕衔接课程,对本科试点班及推荐免试学生进行研究生课程前续课程的加强或增设,也鼓励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生课程前续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研究生学习阶段奠定基础。

研究生入学后,针对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部分课程采用课前考核的教学方式改革,即指定范围、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进行正式授课,考核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课前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活动方面,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课程进行助教实践,并设立教学活动小组,研究生为组长,带领本科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进行教学实践,总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

2.科研生产实践过程管理。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与导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开题后,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研究生作为小导师带领本科生成立科研活动小组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科研活动小组可与教学活动小组重合。

科研活动小组参与导师生产实践项目,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促进研究生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在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的校外专业实践过程中,可带领本组本科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增加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机会。

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不少于4次,做专业报告不少于1次。科研活动小组本科生充分参与学术报告,提前了解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过程。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从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或者研究生毕业设计中进行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后,进行开题论证,研究生参与并协助导师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毕业答辩前,研究生配合中期检查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小组进行进度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分析,并反馈至指导老师,要求本科生进行整改。毕业答辩时,研究生担任本科生毕业答辩的答辩秘书。

研究生通过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各环节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反馈回研究生在研的科研项目或生产实践,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提前进行了问题的发现、解决和总结。

(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在协同培养过程中,各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是对培养质量的保证。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各环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培养评价体系及反馈与调控体系,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三、结束語

通过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实践、科研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本硕协同培养。运用过程管理对这三个方面的协同培养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管理,并建立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一个可循环的集监督、评价及反馈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