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柏小莲
《乐队的夏天》并不是因为其专业性有多强而达到现在这种“出圈”效果的,这个节目之所以能让这个夏天為之燃烧鼎沸仍然是因为观众,尤其是年轻时曾经热爱过摇滚乐的你我他她们。这群人对一些小众乐队如数家珍,几乎看过他们轻松便宜的全部现场,如今他们或他们的风格卷土重来,让早已经追各种“嘻哈”“街舞”等更为年轻化的选秀节目追得气喘吁吁的中年观众,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这个夏天的冰啤酒和烤串儿。
但即便是以“收割情怀”为血液,音乐与乐器也仍然是这个节目的结构核心。上周,一段未被剪入节目正片的片段在网上流传开来,其中嘉宾张亚东与另一位DJ嘉宾发生了争执,从节目开播以来都以温和个性示人的张亚东一下子性格鲜明了起来,因此从一开始就遮遮掩掩的母题,也就是这档节目究竟应不应该将音乐性和专业性放在首位,就被这么猝不及防摆上了台面。女DJ对于一句歌词“大象爱上蚂蚁”津津乐道,而张亚东却认为这个跟音乐性没有任何关系,“音乐就是音乐”,“音乐是有门槛的”,这些话的潜台词是,音乐有其自身的规则和标准,就这个节目来说,如何对待乐器,是另外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指标,不应该跟歌词放在一起讲,何况“大象爱上蚂蚁”本身也谈不上是优秀的歌词。
作为一档旨在获得大众关注的综艺节目,音乐专业性需要适当让渡这本身无可厚非,在评价上述争执的时候,主持人马东也提到了一点,需要考虑一些“传播”度。但是这其中可以操作的尺度和空间就很难说了。我们不是早就习惯了根据豆瓣分数来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根据一些诉诸朗读的节目来了解诗歌吗?至于社交网络上粉丝众多的意见达人,喜欢跨界评价发表看法,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我只记得几年前侯孝贤导演的新片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之后有第一批观影记者和影评人写了评价,当时有个粉丝百万、以历史小说而知名的作者对此冷嘲热讽,全然不顾自己既对电影领域知之甚少,也对原博作者的用意进行了严重扭曲。被人指出之后,他又连发数条言论,核心只有一个:不认错。而他的粉丝拥趸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反复重申:我不喜欢一部电影的自由都没有了吗?哪怕是这部影片得了奖,在国内公开放映了,这种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钱钟书曾经说过,“色盲绝不学绘画,文盲却有时候谈文学,而且还谈得特别起劲。”这句话说得挺孤绝和刻薄的,但是也不能说里面就没有准确的部分。而且越是“盲”越不知道自己缺失基本知识储备,评价不成体系,一句两句的俏皮话如浮云吹散,而那些斩钉截铁的结论如夏日午后的冰雹,猛烈、伤人又不可能久存。相信专业主义,相信专业人士,可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内心的偏见与情绪,而这些恰好是在这个扁平化的网络时代里很难做到的,社交网络培育和放大了人的固执己见,自省与深思极为稀缺。而专业人士的无可奈何,在《乐队的夏天》那个未播出的视频里,从张亚东按捺不住的反击中得以一见。不管这是不是节目组事先写好的台本,一种专业主义向大众趣味低头让步也无法避免被排挤的悲伤显得如此生动,如此无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