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曾进辉 雷敏 龙永红
摘要:“2011计划”的实施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背景,构建了本科应用型、研究生创新型和创新创业型三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三个协同”、“三个联合”和“三个联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68-02
“201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以来,全国出现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计划的实施旨在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1]。高等学校作为“2011计划”的主体和牵头单位,不仅承载汇聚优势资源实现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的责任,更担负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义务[2-4]。因此,在协同创新平台下如何利用平台的资源汇聚优势,开展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众多牵头高校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5-6]。在协同创新的大背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得培养上,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式与思路,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三个协同”为理念,构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协同创新平台的核心,高等学校要利用行业企业创新要素、聚合实践教学创新能量、整合学科专业创新资源,打造课堂培养体系、课外实践体系、创新训练体系、师资整合体系“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研究互动、理论与实践统一。通过积极推进与协同企业共同研究、与协同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体系改革,促进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和协同创新的“三大协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一)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协同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成立由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四个共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即与协同单位“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旨在培养最急需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按照“四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打破课间壁垒,提高课程的交叉性、综合性、系统性。调整后的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行业特色和研究特色。
(二)聚合实践教学创新能量,协同打造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基础与应用结合、技能与需求结合、能力与工程结合”的“三结合”理念,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自优势,完善以“工程实践能力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系统和工程实践能力支撑系统”的协同创新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以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为平台,构建综合训练、学科竞赛等创新素质训练体系;以校内外资源共享实验室为基础,打造专业项目合作实践体系;以产学研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工程应用、企业运行管理等工程应用实践训练。
(三)融合行业企业创新要素,协同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大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要得到有效提升,关键在于教学团队与“双师型”创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主动加强与协同单位协作,选派教师进驻协同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协同中心所属企业脱产进修,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设生产技术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进展,逐步建立起教师、工程师“双师型”人才培养队伍。
二、以“三个联合”为核心,构建研究生层次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联合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联合建设研究生导师团队、联合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全面促进研究生合作培养。充分利用与协同单位已联合建成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研究生创新基地等优势资源,在协同单位设立办公室(或实验机构),促进双方在项目申报、技术服务、选派博士后、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采用“学校导师+基地导师”、“基地单独导师负责,学校老师协助管理”、“学校导师单独负责,基地提供支持”等多种合作模式,共同培养研究生,共同参与协同中心的科研工作。
三、以“三元结合”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综合训练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创新研究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体系、实施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体系
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平台,整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竞赛),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评价制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1.建立创新创业激励评价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设立学生创新学分、设立年度创新创业项目、设立年度创新创业奖学金等措施,形成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创新创业氛围。
2.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依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为创新成果提供孵化器,在孵化的过程中,各项政策投入向大学生倾斜,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孵化成功后,政府及高校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创业。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实施体系
1.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平台。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搭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服务对象从毕业生覆盖到全体大学生,逐步培育出一定数量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地促进轨道交通区域经济发展。
2.优化创新创业资源投入。争取政府支持,整合扶持政策、资金(国投、小额贷款、政府扶持),整合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各种创新创业奖励,建立统一的创新创业项目库,对接全市企业科技创新需求,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群体等多种对象,形成以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
3.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保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协同中心主导作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投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系统训练;二是协同中心与轨道交通企业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为大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全面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三是在资金方面,采取多元化机制,即通过协同中心投入、国家科技园区资助、企业赞助、社会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竞创结合、研创结合、工创结合”的“三元结合”的创新创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以竞赛为引导、创新为目标、创新成果转换为创业的循序渐进式创新创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1.竞创结合。通过走出校门参与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敢于面对竞争,超越自我。把参与竞赛作为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达到“以赛促创”的目的。
2.研创结合。学生在电气综合训练平台实践之后,可以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结合轨道交通技术供需数据库信息,提出自己的科研课题,争取获得学校学生科研立项的经费支持。在科研项目中拓展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3.工创结合。依托协同中心的创新实践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强化了学术氛围;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工程”能力,为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在成功的学生技术创新项目中,聘请专家遴选出具有产业化生命力的项目,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孵化,引导学生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业,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应抢抓机遇,汇聚各方资源,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带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高等学校要以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在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顾爱萍.论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工科大学生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
[3]季青春,考宏涛.基于“协同创新”模式大学生新型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宁滨.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2012,(1).
[5]陈颖.全面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6]陈昌贵,曾小军.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高教,201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