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时间:2024-05-05

李庆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先进理念,论述了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意义、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应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强化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推介以及以客户定制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等。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41-03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2011),他认为企业家们应该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目前这种观点已经被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关于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目前有不同的定义[1]。笔者理解无论如何定义互联网思维其核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并为其带来良好的体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彼此渗透和交叉学科的涌现,均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针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3]。因此,本文拟应用互联网思维就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意义

1.应用型英语人才基本含义。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中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4]。

2.应用型英语人才基本特征。应用型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语音、语调、词法、句法、章法正确表达能力等;二是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三是具备一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四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五是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4]。

3.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意义。目前我国因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要拓宽人才培养模式[5]。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普遍存在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严重脱节现象[6]。基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社会实践能力,其直接能够参与与英语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之中,即能够在外事、教育、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等活动,同时也能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营销和研究等项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外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引进,以及频繁的外事往来,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使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也为管理者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

1.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关系。在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模式时,我们可以将高校视为“企业”,高校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培养出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研究出的不同领域科技成果(注:本文以下仅涉及讨论应用型英语人才),而高校的服务对象(“客户”)既包括学生主体又包含各行各业、各个用人单位。高校如何根据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为用人单位输送英语能力强、语言文化知识全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英语人才,如何在培养应用型、国际型英语人才方面打出特色,在全国众多的英语专业中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借用互联网思维中一些新的理念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更不是电子商务的平台,本文试图引用互联网思维先进的理念来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2.互联网思维与需求分析理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围绕“客户”进行考量,高校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英语人才的前提一定是基于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7]。在英语人才培养中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制订英语教育培养方案、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实施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实施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对现有英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8]。在互联网思维中“需求分析”恰恰是最重要的,而需求分析中应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分析为基础,毕竟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并以社会需求分析即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分析为重点考量,因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需求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实施于英语教育的改革中,以此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生态的改观,语言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活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语言长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带动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达到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9]。

三、应用互联网思维建立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不断改变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马钟元等(2011)曾指出“应按照培养市场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实施新型的培养方案”[10]。

(一)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中核心的内容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高校培养的英语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满意度。虽然需求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各个领域,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设计和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但一些高校涉及到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往往与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如何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1.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英语教学模式改善之前提。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建立官方网站、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提供交流渠道,这种交流渠道的建设则非常有利于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一方面高校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及对高校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反馈性评价。这是高校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和改善英语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前提。

2.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按照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在动态收集和及时总结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有关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具体要求后,高校按学年、学期动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英语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安排。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采用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12]。以笔者所在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学院除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心理学等12个专业的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授课任务外,重点承担本学院英语专业(医学方向)人才培养。英语教学任务涵盖医、理、工、法四个学科门类和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继续教育等四个学生层次。

(二)应用互联网思维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价值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扩展是未来发展趋势。高校如何为社会各个行业用人单位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其要求的英语人才呢?从培养人才的价值链层面考量,建议应用互联网思维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本校毕业生将主要就职于各医疗机构(医院)、医药卫生企业、公共卫生、医药信息管理、医学英语教育、国际交流、国际医院管理等医学相关领域,由于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差异较大,建议学院在原有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基础上增设“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建立学院官方网站、视频、微博、微信等各种交流平台并分别与学生及用人单位建立交流渠道;不断收集学生学习英语个性化需求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及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动态评价,及时总结学院亟待改善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变化新的要求;向学院提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调整方案,并监督及评价执行效果;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对实习生及毕业生开展英语应用能力教育服务及在线培训;负责学院招生、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等。

“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的设立,起初可以“虚拟机构”的方式存在,如在学院办公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各抽出若干专业人士组成学院“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条件一旦成熟,学院便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正式设立“英语人才服务中心”,并规定其职责及编制等。

(三)以C2B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高校虽然不是电子商务的平台,但其C2B(customer to business)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即用户对企业模式完全可以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方面进行尝试。所谓C2B模式是指先有用户需求产生而后由企业组织生产;其用在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方面即可理解为先有用人单位具体岗位要求,而后由高校按照协议要求为用人单位打造满意的人才。

1.C2B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意义。基于对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原则上完全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单位人才招聘的有效对接。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即可掌握与未来工作有关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因为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定位则更加明确,高校更容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2.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C2B模式。在高校拥有大量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后,根据自身教育资源,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可以分成不同模块定向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而对于具体的培养细则,如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则可以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科学地进行统筹安排。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在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基础上,按照双方的协议要求进行有针对性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仅要针对某个单位,也要以行业作为分类基础,高校应根据各行业实际需求情况制订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保证C2B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持续性。高校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应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便未来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要求。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专业为例,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相对固定的医学基础英语系列课程和医学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在三年级开设通识英语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协议要求开设专项职业应用英语课程;四年级将重点安排实习生在协议用人单位进行实习体验,上岗培训,直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学生结合本身在学校学到的医学英语基础知识、医学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专项职业应用英语课程,能迅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工作实习及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将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并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四、结语

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而本文应用互联网思维方式进行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实际上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所有其他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让职业应用型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由此可见,高校建立和创新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何等重要。

参考文献:

[1]谭天.“互联网思维”深受推崇背后[J].人民论坛,2014,(16):54.

[2]段晋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78-180.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4]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2000.

[5]张瑞民.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20-21.

[6]刘燕维,谭清文.探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J].学园,2013,(21):57-58.

[7]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73-76.

[8]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9]杨佳宁.浅析需求分析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2013,(6):68-69.

[10]马钟元,毕长泰,等.独立学院“市场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2):63-72.

[11]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24.

[12]李英,李卫东.高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63-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