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路风景一路歌

时间:2024-05-05

陈会敏

摘要:学校以教研组为核心,营造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给每位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同时,丰富教研内涵,加大对教研组活动内容的创新力度,在自主、开放、多元等方面进行探索,呈现校本教研的特色,构建活力四射的学习型团队。

关键词:教研组;文化建设;合作;共享;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32-02

教研组是学校的最基层的单位。学校校本研修、校本科研,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及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否切实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研组才能得以实施。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近10年,笔者认为,教研组的建设绝不是一个仅靠外部管理、制度规范、检查评比就能得到较好开展的工作,需要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文化,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才能将其转变成自发、习惯性的运作力量,真正地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回眸学校这几年在教研组建设方面的工作,虽较为零散,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即实现教研文化浸润,营造合作教研氛围,丰富教研内涵,呈现校本教研特色,把教学管理落实得尽量细一点、活一点。

一、教研文化浸润,营造合作教研氛围

教研组的发展,一靠制度规范,二靠文化孕育。制度主要是指成文的规定,文化主要是指不成文的、习以为常的准则以及这些准则背后的理念、价值取向。西苑小学鼓励创新、共享知识经验的教研文化是经过十几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这种合作共享会给每位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近几年,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工作目标是打造团结合作、富有朝气的教研组,从而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实现教研组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扎实开展组内的校本教研活动。从纵向合作来说,每学期初,学校会利用开学前的2~3天安排相邻年级组间开展“星火传递”学科接力活动,组织上一年度刚教过本册教材的教师将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递给本学年的任课教师,以实现资源、经验共享。这一研修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备课、上课、评课,其教师培训的主题性更为明确,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反思意识,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

从横向来说,合作意识更多地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磨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等,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教研组长牵头,教研组内具体实施。每学期学校会要安排不同的教研活动展示,如“我最得意的一节课”、“合作性教研活动”。2014年,从10月初到12月初,学校历时两个月进行了“一课两上”教研活动,即教研组根据学校制定的教研活动主题,自选授课内容,在周一时集体备课,结束时由抽签决定周二的主讲教师,利用周二上午第二、第三节课进行集中教研展示,再在集体教研、修订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抽签选出周三的主讲教师,而组内的其他教师再抽签选出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主评课人,使得无论谁承担上课的任务,他所代表的是本组的水平。这样的安排,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教师研修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点,即认识上的进步和行为上的改进。其中,更主要的是关注后续教学行为的改善,这是安排“一课两上”的出发点。二是教研组活动的展示需要考虑设计教师的参与点,必须让参与者真正融入进来,所以需要一定的任务做介质,使得每位教师在活动中都不是观望者,而被卷入其中,让课例的研究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多次的合作教研中会充分认识到: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二、丰富教研内涵,呈现教研新特色

一直以来,人们对教研活动的理解是就课论课,不外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其实,教研活动不仅仅是如此,其应该有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几年来,学校加大对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创新,在自主、开放、多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围绕常态工作,开展常规教研活动。(1)常规教研。每学期教研组会采用“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形式,让大家共同听课、评课……上学期,学校教师每人在校内上一节课堂教学展示课,即3个“一”,每位教师上一堂教研展示课,摘录新课标有关理论并点评一个案例,撰写一个教学反思片段。这会让教师的反思不再是个人的一节课,而是具有共性的实践与认识,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同伴互助收益,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获得最快的提高。同时,为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会开展青蓝工程互助共赢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小问题研究。学校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所有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更多地会进行小问题研究。以语文教研组为例,2010年根据教师的建议,学校进行过“怎样上好语文第一课时”的研讨,2009年和2011年也先后两次进行“低中高各段习作教学的策略”。近两年,学校把目光投入到“文学单元”教学的研究中,在小学语文3~6年级的教材中分别安排冰心单元、李白单元、老舍单元。学习文学单元既要读作品,又要读作家,只有了解作者,要想读懂他的作品就不难了,即常说的读文先读人。开始时,有些年轻教师会像其他单元那样就课讲课,使得整个人物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支离破碎的。因此,3~6年级语文教研组对所教年级的这一单元教学活动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实践读作家与读作品是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如在“老舍单元”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设计出“五步曲”。第一步:推荐阅读。在假期里让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开学初让各班进行读书交流,从故事内容来品评,一是对学生阅读给予鼓励,二是指明学生本学期的阅读方向,让没有读完或对其他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进一步阅读。第二步:老舍其人。在讲文学单元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老舍,结合已阅读的作品感悟老舍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这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三步:阅读文本。阅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依次阅读交流较为典型的课例,如《养花》、《母鸡》、《骆驼祥子》,品味语言的同时品味作者老舍,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后能够读懂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其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不愧为“人民艺术家”。第四步:寻根觅源。他之所以如此坚强执着,勤劳朴实,热爱生活,主要来源哪里。让学生阅读《母亲》,发现老舍眼里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解母亲给老舍先生的是深入骨髓的生命教育。第五步:品评老舍。阅读《我眼中的老舍》和相关链接,让学生再次整理形成一期手抄报。一系列的阅读,一次次的思想撞击,相信学生头脑中的老舍先生是立体的,是鲜明的,是影响深远的。

问题研究共同体把全体教师引到科研的轨道上,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促进整个教研组的建设。

2.抓关键事件,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每一名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内在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都能创造出职业的传奇。因此,学校注重抓住教学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在团队互动中使每位卷入其中的教师走出“被成长”的困境,相互影响,相互唤醒,在专业命运的相互关怀中共享专业成长的幸福。

2013年开学伊始,学校计划组织全校青年教师素质赛,并于2012年年底进行工作部署,当时全校共有31位教师自愿报名,根据学科特点,并听取相关学科教研员的建议,学校确定了比赛项目。这些教师在假期就开始根据学科要求分头准备说课稿,进行实验操作和朗读训练,开始下水文的练笔及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时,假期中,每位教导处中层领导会按照学校的要求及时跟进、指导。在2月底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组织了全校青年教师素质赛,比照往年素质赛的项目——现场作文、说课、教师素养答题、板书设计、特长展示进行比赛,此外,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台上选手进行说课时,台下的观摩教师要分别点评,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其说这是比赛,不如说它是一次深度培训体验,是一次教研活动的现场操练,更是教师教研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初衷是把素质赛当作学科教师的培训项目,从而提升素质赛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做到不白折腾,折腾得有意义。

3.依托典型路径,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要做读书人,在区教研室“教师读书工程”的倡导下,学校语文组开展书香浓郁的“博润读书沙龙”,通过“荐书—导读—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使教师得到天长日久的滋养与提升。在渐行渐盛的读书氛围里,学校逐渐选定教师的四大阅读范围:一读教育专著,写好笔记,进行研究性阅读,铺垫理论底子;二读文学名著,浸润心灵,丰厚文化底蕴;三读名师实录,全程记录,进行自省式阅读,促进专业成长;四读期刊杂文,进行主题式阅读。现在学校语文教师进行读书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他们随时把学习所得以随想、札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本教研组进行交流,择优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中再交流、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丰厚自己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底蕴。

学校有计划、分层次的学习培训活动,打造校内专家团队,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带动教研组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近几年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教案50余篇,自发撰写并出版西苑小学自主学习实验成果汇编《春意盎然的西苑》以及课改成果集《春风化雨满苑新》。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班主任1人,市级拔尖人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4人。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级以上的评优课素质赛,14位教师参加过省级以上的评优课素质赛,20位教师参加过石家庄市青年教师素质赛、评优课,4名教师成功开办市、区级个人教学研讨会。80%以上的教师在全国、省市区教学评优和课题研究中获奖。

几番磨砺方成器,数载耕耘始见功。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教研组建设不断完善,已悄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教研氛围愈显浓厚,让教师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建设好教研组,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课程改革才能不断得到推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