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

时间:2024-05-05

周建冲,李思颖,雍正江

(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

周建冲,李思颖,雍正江

(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目前,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淮安地方文化出发,通过对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的分析,结合淮安本科院校大学精神中创新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助淮安文化塑造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力,并为当地本科院校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大学精神;淮安文化;创新元素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新型大学精神主要包涵了担当、包容、批判以及创新等多个元素,而创新精神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复兴。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同样,就大学生个人而言,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任何岗位对应征者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关于创新方面的要求,为了让大学生自己在未来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大学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大学生四年自我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大学精神中创新元素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塑造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对淮安本地两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不够专心。调查显示20%左右的学生能保持每天上课不走神,70%左右的学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还有10%左右的同学则完全不听课,而是用看闲书、玩手机等娱乐方式来打发宝贵的读书时间。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创新的前提是充分吸收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与真理,大学生课堂上尚且不能认真听课,何谈去吸收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营养,创新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基础,作业质量便是很好的证明。调查显示只有5%的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拓展阅读,自主完成作业,并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见解;80%的学生则是仅仅参考网上的材料,稍做修改,完成作业;15%的学生的作业完全是对网上资料的拷贝,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同学作业毫无创新可言,这是大学生思想不活跃、创新意识不强的重要体现。节假日在休息娱乐中度过。通过对大学生假期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利用假期回家的同学并不多,留校学生中却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假期里睡觉睡到自然醒,游戏、影视充斥着假期生活。课堂学习之外,自主学习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内涵,假期的利用状况可以反映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本地大学生将假期时间过多地浪费在娱乐上,直接导致大学生更加缺少知识积累,过度的娱乐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会助长大学生懒于动脑的不良习惯,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害无益。无法利用节假日充实自己,失去知识的积累,不善于思考,谈何创新呢?因此,培养创新精神理应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校园生活单一化。本地本科院校在新生入学后往往开展“新生才艺节”、“新生某某活动”等活动,但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给人“钟摆”式循环之感。大学校园中最为活跃的组织就是各类学生社团,而在本该活跃的社团,创新的火花依然不多。新生入学以后,话剧类社团要为迎新晚会准备一个节目,节目也较为雷同,创新度不足;志愿者社团将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方作为自己献爱心的对象,每次带去的节目、物品也总是那么几样。这些活动缺少创意,墨守成规,没有好的活动点子,究其根源也是本地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不足的结果。批判精神的不足也同样显示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缺失。没有批判,就很难有创新。但是通过调查,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只学习课本内容,阅读书本,听从老师讲解的东西,遵从书本中的观点,对于书本上给出的既定原理不能抱着批判的态度去认识。任何创新都有可能是在打破常规的前提下提出的,不能时刻保持一颗质疑、批判的心,创新就更是不可能的了。当质疑批判逐渐远离大学生,创新精神在大学生身上也就更加遥不可及。

2.塑造大学精神的途径是多元的,而借鉴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对本地大学精神进行塑造和完善是一条特色之路。淮安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厚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并且淮安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创新元素。春秋战国时期淮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力争之地,历史绵延数千年而不断很大得益于淮安人民的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淮安籍的文学家代有人才出,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做出了贡献。《西游记》讲述的是唐朝和尚三藏法师西游取经的故事,其中以孙悟空为主要角色。史书上对唐三藏取经的历史早有记载,西天取经的故事也早在民间流传,而为何到了吴承恩手里才成为了一部名著呢?答案是吴承恩将历史上的故事与他所处的时代、个人遭遇相结合,创造性地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展现给后人的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强烈的批判与创新精神。此外,淮安籍文学家在文学方面也多有创新之处,如枚乘的《七发》立汉代散体大赋之标杆,唐代女诗人刘采春所描写的“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之意境,被宋词大家柳永袭用。医学上的创新在淮安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吴鞠通,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完善了中医立法上的理论,尤其为温热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诸多药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温病条辨》无论是从写作动机和学术理论来看都是对《伤寒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吴鞠通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作出了这部巨著。《温病条辨》作为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医著作,不仅是淮安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更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鞠通在医学上的创新思维是其能取得重大医学成就的前提,他不拘泥于以往的旧俗,打破常规,提出了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淮安人在戏曲上的创新也不落后于京津地区。淮安本就处于南北方交界之地,是南北文化的过渡地域,多而杂的文化在这里汇聚。淮安地方的特色戏曲——淮剧和淮海戏也是淮安人创新的成果,淮剧是由苏北民歌、号子、民间说唱及香火戏发展而来的。京剧在淮安也成就斐然,周信芳的京剧创作更是其中的精品。周信芳勇于创造,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除对传统剧目作去芜存菁的整理改动之外,无论唱、念、做、打,剧目、唱词、服装、扮相等均有适合于自己风格而与众不同的设计。如对现代话剧艺术中新的表演手段的吸收,以夸张的手段用外部形象与动作塑造人物,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淮安人在饮食上的创新不容忽视。众所周知,淮扬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每年的淮扬菜美食节也成为淮安的一大盛典。淮扬菜以和、精、清、新为特色,综合南北地方的饮食文化,借鉴其他区域的特色。淮扬菜与淮安文化紧密相连,平桥豆腐因淮安平桥镇而得名,蒲菜因抗金英雄梁红玉而出名,文楼汤包由淮安古镇文楼而得名等等。众所周知淮扬菜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淮安菜中的长鱼宴,使用身体构造极其简单的长鱼做成不同的108道菜,形成了丰富的长鱼宴,从凉菜到面点,配料、味道、颜色、造型都完全不同。100年前,宴乐楼的厨师在淮安已有的几十道长鱼菜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最终创作出了墨菊长鱼、叉烧长鱼方、软兜长鱼等具有特色的108道长鱼美食。正是由于集思广益之后的创新,才使得淮扬菜成为值得称道的菜肴,有“四大菜系之首”的美誉。淮安人在娱乐节目上也显现了突出的创新能力。现如今全国最火的纸牌类游戏之一——掼蛋,就是被淮安人民发扬光大的,并逐渐形成一种“掼蛋文化”。“掼蛋”起源于淮安市淮安区,是一种由地方扑克牌局“跑得快”和“八十分”发展演化而来的对战游戏。在“掼蛋”的对战中,玩家总要在出牌的同时,考虑自家队友的牌型,保证最后己方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既是娱乐,同样益智的纸牌类游戏,成为很多地方生活的必选娱乐项目。同样,合理的升级方式更是显示出淮安人民在这方面做出的创新。正是由于淮安人民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最终才能创新出自己当地的地方娱乐项目,形成自己当地的娱乐文化。

3.淮安本科院校的学生时刻感受着淮安文化,将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融入淮安当地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塑造中,对改变目前当地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将起到积极作用。首先,运用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对校园环境进行装饰,对大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用环境来塑造人。如板报、校园新闻墙、校园媒体等宣传平台可以开辟出“淮安文化创新元素专栏”或不定期举办“淮安文化创新元素专题”等宣传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和引导。建设校园地方名人长廊,可以担当、包容、批判、创新的大学精神为内涵建设四大主题长廊。在创新主题长廊,展示的是吴承恩、枚乘、吴鞠通、周信芳等淮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名人及其事迹。其次,运用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来丰富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新颖度。如继续开展以往组织新生“游总理故居,晓淮安文化”的活动,但活动前组织者要给新生布置以创新为主题的“作业”,提前“备课”。总理为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哪些创造性的革命举措?总理在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中又提出来哪些创造性的建设举措?社团在组织成员探访吴承恩、吴鞠通、周信芳等淮安名人故居时,要让社团成员思考他们为什么能成为文化名人和医学巨人?社团要充分利用地方区域优势,考察便利的特点,带着问题实地了解,深入研究,而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简单活动上。再次,将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融入到地方文化的研究中。目前淮安当地本科院校已有周恩来研究会、淮扬文化协同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议学校教学与科研部门能邀请协会和研究中心的专家开展“微课堂”活动,举办淮安文化中担当、包容、批判以及创新元素与淮安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塑造相结合的系列讲座。再次,运用淮安文化中的创新元素来进行主题或专题教学和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目前淮安两所本科院校,特别是以人文见长的师范学院已经开设了一些地方文化课程。建议在上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主题教学活动。最后,督促学生根据自身特色以及专业要求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淮安有两所本科院校,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学校可以更多地采取各种形式的竞争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师范生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将淮安文化中创新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实现教育的创新意义就更为凸显。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创新”为主题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将新颖的教学课程上传公共网上,让每位准教师作参考,在优秀作品中不断加以创新。考虑未来社会的竞争压力,从学生自身的发展出发,这样良性的竞争是不可或缺的。

淮安地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对淮安当地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引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身边的点滴出发,来塑造我们的大学精神既可行,也将起到别的途径和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G640

A

1674-9324(2014)43-0237-03

本文为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研究成果

周建冲、李思颖,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11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雍正江,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