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时间:2024-05-05

魏家帅

(甘肃省榆中县第九中学,甘肃 榆中 730100)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魏家帅

(甘肃省榆中县第九中学,甘肃 榆中 730100)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阵地,这就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初中生;德育工作;沟通;共同教育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及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阵地,这就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均出现了一种不良的错误倾向,只重视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却忽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造成不少初中学生不爱劳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

一、教师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一个教师表现怎样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举止,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初中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染作用。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主张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倡导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春秋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时期的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在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并亲自实践,成为人民教师以身作则的典范。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方法影响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宽容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不讽刺、辱骂、体罚学生,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或出现反复时,要积极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进步。最后,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当自己和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尤其是自己确实有错误时,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诚恳地作自我批评。这不但不会有损自己的形象,相反会更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而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榜样。

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爱因斯坦说:“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同样不能强加于人。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激发学生情感,并把他们转化为道德感,内化为道德品质。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我的第一本书》一课,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就会使学生一方面受到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的教育,而且会懂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以后会更加珍惜,发奋学习。在课堂教学当中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既便于传授知识,又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品德素材的载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提高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分量,这也是课堂教育的基础。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如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使学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好多事理。在数理化生等课中要求学生分析推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做好实验小结。这不仅告诉学生科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弄清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科技活动中要求学生采取观察思考、动手制作、分析讨论等基本活动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语文课教材更是一座思想品德教育的富矿,在教材中充满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豪情和壮举、锦绣文章和革命事迹。如果用心努力挖掘,就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受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他们的高尚品德。所以,教师不只为了传授知识,还要善于捕捉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闪光点来点燃学生“求知识、学做人”的火焰,培养品质优良的新型知识人才。

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教育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关系极大。一般说,凡是家庭教育好的,孩子成长得就比较好些;反之,孩子进步就慢,有的甚至变坏。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父母一般都爱自己的子女,希望孩子成才,重视教育,既是父母,又是教师;既要抚养保健,又要教育培养。初中学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虽然由学校承担了,但家长仍需要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学生,所以,家庭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个乃至终生受教育影响的场所或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天然的第一任乃至终生的教育者或老师,家长对孩子负有神圣的法律规定的教养责任。正如宋庆龄所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健全“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与家庭的联系制度,让家长配合,共同把孩子教育好。教师在联系家长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让他们知道教育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对孩子尊重信任的同时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提高了自身修养,才会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调整好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才能统一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注意与家长全面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的优缺点、学习生活与思想品德客观、真实地告诉对方。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又要注意到他们的闪光点。向家长反映问题时,不要只抓住学生的短处,一味地指责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的不是,而是要把学生的情况作全面客观地分析,肯定他们的优点,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与家长一道找出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形成合力,才有可能真正地教育好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杜绝“五加二等于零”。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

G631

A

1674-9324(2014)35-0271-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