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时间:2024-05-05

陆环宇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2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文明,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智慧的需要和把知识用于实践的需要。”“智育的核心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信念的世界观方向性。”。可见,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互为一体,水乳交融,相互促进的。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含义及现状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其特殊的含义。语文教学要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同语文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的融为一体,渗透其中。目前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和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仅针对本堂课的课文做讲解,这样语文学科的德育就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语文的德育就成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有的老师片面追求课文知识的掌握,以考试为唯一目的,认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考试毫无用处。

二、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语文课文中,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因此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在理解题意时渗透品德教育。课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扣课文题目,仔细审题,使学生从题目人手,先初步感知;再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一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此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诗歌,看看自己想得对不对。读完以后,有学生提出了补充意见:“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

2.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学课文时,教师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在《在大海中永生》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说”的冲动和需求,此时唯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课堂上要随时提供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让他们抒发自己的心声。

3.借助教师的榜样渗透思想教育。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时,体会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厚的亲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提问:你能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给”指什么?拿“指”什么?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最后教师总结:只有我们时刻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美好的东西,我们就能寻找到快乐!这就是高尔基在信中要告诉儿子的一个道理。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态、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三、教师从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1.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还有一个有效途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从形式上看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单独活动,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更重要的学生对课外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无需过多外在指导。培养正确的阅读观、阅读意志、阅读情趣。这是语文学科发挥德育功能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语文教学有责任促使学生从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

2.语文课外“随笔”指导。随笔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启发、感受写在日记本上,以促进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写“随笔”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巩固了所学的语文知识,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由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与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关键的是,构思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魅力图画。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尤玉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J].教育评论,2000,(02).

[3]南仙桃.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1,(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