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探讨

时间:2024-05-05

彭 丹

(华中科技大学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探讨

彭 丹

(华中科技大学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学部为研究范畴,探讨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和优势,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理解和认可,使得个性化教育工作的成效更为显著。

新媒体;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

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社交网站等这些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的媒体渠道完全融入大学生活,新媒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已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已演变为一种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独立学院学生个性更为突出,对新事物容易提出质疑,有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一特点,如何让他们理解个性化教育理念,从而接受和认可,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改变信息获取习惯、提升认知水平、教育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新媒体的涵义及特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个性化突出。传统媒体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在受众对象上可以更加细化,面向个人。受众者可以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就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上毫无差别,受众者不能选择。

2.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者不仅可以接收信息,最为突出的是人人可以发布信息,充分满足了大众多样化的需求。

3.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新媒体不仅实现人人发布信息,还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24小时随时发布信息。新媒体交互性极强,它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者不再轻易接受媒体的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影响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性,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教授在独立学院学生培养和教育上提出个性化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紧密围绕学生“潜能”、“立志”和“空间”,即:结合学生个体特性发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以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平台这三个主要方面,为学生的培养合理规划。这一理念如何能体现较好的效果,首要在于学生对它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除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外,新媒体的出现顺应了信息要求,以其信息传递快、信息量大、个性化突出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地影响着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1.新媒体改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为反映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笔者曾对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学部所有699名新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99名学生全部都会使用各类网络终端设备,都有自己的QQ号,都能非常熟练地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信息;在信息接收渠道上,经常关注微博(博客)的有160人,比例为24%;关注人人网(社交网络)的有177人,比例为25.3%;使用微信的70人,比例为10%;近70%的学生链接网络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陆自己的QQ。高校中,不知道微博、微信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作为学生工作者,通过工作实践也明显发现,各专业、班级都在学生一进校甚至入校前就已建立了不同级别的聊天交流群,大家通过群实现信息共享;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也习惯性地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祖嘉合说,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

2.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创造个性化平台。新媒体环境下,个人不仅仅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者,真正实现了一对多的信息分享。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到的资讯量非常大,内容也变得异常丰富,更利于学生了解新事物,利于知识的重新整合,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新媒体强调受众者对信息进行评述、解释、分析与选择,因此会张扬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在这一个性化平台下,有助于激发学生新的观点的产生。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从这几点考虑,新媒体的使用在个性化教育中的“潜能”、“立志”和“空间”三个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对策

1.拓宽宣传渠道,实现个性化教育深入人心。虽然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社区网络、论坛等方面应用的非常成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还没有较成熟的做法,从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的影响程度看,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新领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宣传的渠道,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学院可以开通专门的个性化教育工程博客,个性化教育研究组作为博主,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结合学生发表的意见或观点予以回复,有效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各学部也可以在学部网站中设立个性化教育专区,及时发布个性化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自行拍摄和制作微电影,并通过博客、网站或微信等新媒体的平台予以传播。尤其是微博这一平台是目前在教育界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使用博客的用户规模扩大到2.31亿,增幅为4.5%,从发展的形势分析,博客的媒体价值将进一步提升。[3]例如,在这一方面,中南大学就以校园德育网站为依托,创建了微博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层次、扁平化、平等性的交流。只有有了学生的关注,个性化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2.利用新媒体实现教育内容表达形式的转变。时下部分高校开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尝试一种新做法,即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场景,学生通过游戏或参与测试,实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更为深刻的体验,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兼顾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表达性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思想教育实现的系统化、科学化、专家化,这种尝试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在开展学生个性化教育工作时,在工作开展的内容的表达形式上可以不拘于教条式的灌输,可以在通俗化、学生化方面做一定的调整,不仅仅注重教育内容的“有用性”,结合当代学生个性,还应注重教育内容的“有趣性”,以学生们更加喜闻乐见的内容将我们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传递到每个学生头脑中。日本的经济漫画、社会漫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用漫画的形式来阐释经济现象、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规律,使之“具象化”,这些漫画甚至都得到了成年人的喜爱。

虽然新媒体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但是新媒体环境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积极尝试新做法,转换教育观念,依托新媒体,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1]赵秀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拦路虎”还是新机遇[N].中国教育报,2011,(7).

[2]郑素洁.浅析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G642.0

A

1674-9324(2014)30-0209-02

彭丹(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