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蔡立君,彭凌飞,林 胜,杨 广
(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生态学》双语教学实践及模式初探
蔡立君,彭凌飞,林 胜,杨 广
(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开展生态学双语教学是现代高教的需要,有助于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化人才。鉴于我国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生态学教学目标与双语教学的目的出发,以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安全专业《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正确认识生态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及组建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促进《生态学》双语教学工作科学高效开展并有效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积极应对策略。
生态学;双语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持续加快,对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双语教学作为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应运而生。开展双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已成为衡量我国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1,2]。迄今,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已有十余年。生态学作为农、林、牧、渔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农林类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均有开设。同时,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学也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诸如世界性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以及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而寻求解决的良方还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学习生态学一方面要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从物质、能量运转的本质来认识、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另一方面,要以生态系统为武器,来探索、解决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生态问题,通过架构整体思维框架,将生物科学诸多学科的丰富知识合理的纳入生态学知识体系。
采用英汉双语进行生态学教学,对跟踪本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教学内容、水平与国际接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然而,应用双语进行生态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改进。本文拟以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安全专业《生态学》课程多年双语教学活动为基础,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改革角度,从正确认识生态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及组建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探讨积极应对策略,以促进《生态学》双语教学科学高效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语言学家费仕曼(Fisherman)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在语言课以外的所有课程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4]。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通过学习非语言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和掌握国际上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达到强化专业课程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培养既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良好又能用外语熟练表达与交流的高层次人才。在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实质与生态学教学目的核心所在之后,我们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采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与中文教材相结合,以汉英双语交叉进行讲授的授课方式,目的即在于让学生良好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1.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对搞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一方面,双语教材的选择必须与本科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相符合,另一方面,内容编排、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也要符合我国教学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四种:国外引进的原版外语教材、国内学者编制教材、影印版双语教材、以及教师自行编写的讲义等。这几类教材各有特色也各有利弊。直接引进的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获得准确地专业词汇与专业术语、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国内教师编写的教材或讲义虽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但受作者学科背景和外语水平的限制,语言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地道,从而影响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因此,针对我国学科发展与师生的外语能力水平等现状与特点,我国地方高校现在较通用的做法是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与自编教材种相结合的办法。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教学内容方面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门学科内容,每一学科领域又包含纷繁芜杂的理论知识体系,如动、植物学又包括形态、分类和生理等内容;教与学的思维方面,对自然辩证思维要求较高。结合我校生态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杨持主编的《生态学》(第二版)作为学生使用教材。另外,我们还选择了孙儒泳编写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李博编写的《普通生态学》、以及影印版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等作为主要参考书。一方面,针对中文教材与英文原版教材都存在与教学大纲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课程安排,整合中英文教材的内容,对各章节的内容做合理增删和合并,必要时对章节次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改善双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传统的以老师“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方式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单凭对知识点的简单讲解远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2)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或者容易产生“被动的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缺乏积极主动性,从而影响授课效果。因此,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对经典实例、模型、以及本学科最新研究发现与进展等的讲解,加上课堂模拟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等,通过教师提纲挈领的指引,学生自主思考,彻底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巩固与应用。
第一,课件是教师传道授业的重要表达载体。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规范与要求,同时还须通过精心设计,使其具有灵活性、生动性、交互性、导向性、以及个性化等特点。现在制作课件最常用的手段是PowerPoint,有时兼配Flash的动画效果更加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我校生态学课件的表达形式以英文为主,对于概念、定义、课程重点、以及比较复杂的专业问题均采用中英文对照,便于学生理解。每章节课件的开头均附上中英对照的内容提要与参考读物,每章结尾附上英文小结、本章概念、定义等重点回顾,以及作业等。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文本、图像、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缺憾,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第二,鉴于我校生态学的开课对象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修完大学英语的所有课程,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些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递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即课程伊始,教学语言以中英文对照为主,尤其是涉及到英文术语时,采用“同声传译”法,即一遍英文一遍中文的讲法;随着课程的深入,当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主要专业词汇有了一定的掌握与积累后,适当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最终达到英文授课比例占到80%以上,中文讲解仅在必要时作为辅助。
第三,生态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章节,比如说种群动态、繁殖策略、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群落的演替与功能、以及生物群落的分类等内容,完全用中文讲解学生接受起来尚存在困难。对此我们发现,其中一些概念和定义的英文表述比中文更直观易懂,因而我们采用先请学生根据名词,自己下定义,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英译汉,再由老师引导,修正或更正,采用比对的方法,加上例子解析,达到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理解、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敦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对促进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因此,教师会在每节课前发放下一节课的讲授提纲与重点内容的英文教案,以保证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
3.做好师生互动,激发教学主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互动,做好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对保证生态学双语教学效果同样至关重要。首先,打破常规,改变以往课堂上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随堂提问或者组织学生分小组以英语进行讨论、总结陈词,鼓励学生“张耳听,开口说”,且能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门学科相关话题,自由取材,以英语准备课件,推选代表上讲台“当双语老师”。教师则在互动过程中担任“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与互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后互动,重点辅导。我们在课后以书面和网络、以及讨论会等交流方式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答疑解惑,以弥补因课时受限,而双语教学致使课程信息强度增加,同时因学生英语水平限制而可能出现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够好的负面效果。同时,通过课后交流,学生积极反馈,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有良好作用。关于双语教学的访谈中很多被调查者都认为教师课后辅导的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关键。
考试的初衷是为教学服务的。生态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内容为理论基础,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与实践应用紧密相关的,比如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拟合,昆虫有效积温的推算,群落结构中物种多样性的评估等都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若只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就会造成“纸上考实践”的“纸上谈兵”。如何根据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适应大学教育中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考核为教学服务,也是生态学双语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压缩专业课学时,生态学也在受压缩课程之列。即使维持原有学时不变,实施生态学双语教学也会缩小生态学信息量,加大课程教学难度,而且受学生英语程度、专业知识储备水平、以及对生态学双语教学认识等因素的制约,不免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教学会干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认为双语教学降低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对双语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专业英语词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加上专业英语词汇相对比较枯燥,记忆起来较困难,而且学生暂时看不到学习专业词汇的意义和价值,故而感觉自己的学习效价降低了;二是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用英语讲解加大了理解的难度,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当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会因为习惯性的“应试性”学习而倍感压力。
因此,根据双语教学及生态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在生态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考核采用课堂参与、平时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课程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将平时作业与课堂参与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70%,减少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的负面影响。平时作业与课堂参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平时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以准备课堂参与为辅;而课堂参与主要有三种形式:1.课堂答题,与授课教师和同学互动;2.个人5分钟演讲;3.小组汇报。同时可适当采取奖励措施。期末考试试题采用适当英汉比例,题型主要为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其宗旨在于有效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还要求担任生态学双语教学的老师有较高的生态学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对专业英语的使用起到示范性作用,规范灵活地使用专业英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双语课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标准的发音、良好的口语水平,其次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灵活地运用专业英语而不是单纯地翻译课本。同时,适当的语速、生动的授课形式和丰富的授课内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注重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确保双语教学的关键。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突破以往一门课程由一位老师负责到底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分人分章节负责各自最熟悉或者研究方向部分,合理组建教学团队并优化教学资源。这样既保证了授课内容的准确与实效性,又能提高授课教师的能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随着我校对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力度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双语师资队伍水平,帮助双语教学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不定期开展的教学交流与观摩活动,探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及解决办法,对促进生态学双语教学也大有裨益。同时,根据学科发展方向的需要,学校在专业教师中选拔英语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做短期或中期学习和深造,储备与培养师资,这对将来进一步提高生态学双语教学水平意义重大。
在进行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开展生态学学双语教学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帮助提升专业和外语知识与能力;约一半的学生认为可以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然而,也有部分学生感觉双语教学使课程难度加大,减少了课程授课信息,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考试成绩;少数学生感觉双语教学降低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但是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到现在是一个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时代,意识到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大家在公共英语基础良好的前提下已经开始自主地学习专业英语,这对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生态学双语教学,作为我国双语教学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分支,其开展值得肯定和重视。尤其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气候还未形成的当前,探索生态学双语教学的高效教育模式,具有培养“懂专业,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尽快或提前适应国外教学理念、课堂模式,为日后继续出国深造打下良好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用英语学而不是学英语”的意识是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是双语教师需要探索研究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确定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出发,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双语教学的宣传,以获得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支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双语教学活动中。
[1]周远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2]霍胜男.双语教学问题及其策略的分析与探究[J].科教导刊(上),2012,(2).
[3]王今越,范尧,高建磊.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2).
[4]Fishman,A.Joshua.Bilingual Education:What and Why?In Margaret A Louie,Nancy Facies Conklin(eds.).A Pluralistic Nation:The Language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Rowley,Mass,1978.
G642.0
A
1674-9324(2014)30-0221-03
蔡立君(1982—),女,湖北松滋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昆虫化学生态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