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胡英
(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中德职业教育师生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胡英
(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2013年10月6日至10月28日,来自全国14所高职院校的20名骨干教师,在德国进行了为期23天的职业教育学习考察。笔者作为其中一员,参观了德国的职业学校,目睹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感受了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听取了德国老师对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德国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对德国和我国职业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而对中国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培训进行反思,提出德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和学生培训方面的几点启示。
中德职业教育;教师;学生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职业教育曾被誉为是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德国不仅建立起以“双元制”为核心的宏观职业教育体系,而且在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微观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师资的培养和学生的培训方面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下面就中德两国职业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情况作简单比较分析。
1.德国职业教育教师情况分析。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严谨、敬业、幽默、平和、生产经验丰富、教学手段灵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师资培训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质,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的培养途径不同。大部分教师来源于企业或有企业培训的经历,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合作开发课程,相互促进,突显团队力量。(2)课前准备精细,教学手段灵活,方法植入自然。(3)开展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幕后,充当主持人或观察者。(4)
把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摆在同等地位,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5)平等对待学生,批评中衬托着尊重,关注中蕴含着教育。(6)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观察推动了改进,总结提升了水平。
2.中国职业教育教师情况分析。中国职业教育中教师勤奋、爱岗、经常加班、有耐心、承受力较强、企业经历少、缺少生产经验、多采用正面授课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用功备课,用心授课,课堂纪律组织很用心,教学环节齐全;(2)授课计划、教案、课件、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很规范;(3)经常会有加班,很多教师要承担一些教学文件的制定、数据材料的填报、课程改革等工作。(4)能讲很多门课程,易被改造,承受能力较强。(5)企业经历少,生产经验不足;更多的教师是由一个校门跨进另一个进校门。(6)更多采用正面授课的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在被动的学。(7)很少考虑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所有精力都用在专业知识的传授。(8)与学生沟通的效果不是很好,相互之间的了解不深入。(9)对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成果缺少总结,缺少提炼;未形成广泛影响。(10)在课程开发上,教师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团队合作较少。
1.德国双元制的学生是企业选拔的,学生的前期知识基础较好,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个体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
2.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参加中国式高考的学生,多数为本科院校淘汰下来的,分数低、能力差,综合素质较低。
3.德国双元制的学生与企业签署协议,归属于企业;学生的职业定位清晰,就业方向明确。
4.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学校录取的,以专业划分,职业目标模糊,就业方向不明确。
6.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只能靠校企合作的方式走进企业,校企合作常常难有实效;所以中国学生的生产实践机会少、时间短、效果差;就业后,企业还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
1.体制决定了模式,模式限制了创新;体制改变不了,模式也复制不了;但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课程改革等方面仍是有文章可做的。
2.向学校给出建议,今后在教师的选择上更多注重企业经历,多从企业选拔生产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进入我们的教师队伍。
3.在课程设计上、教学方法上要推陈出新;如此次培训中学到的占位法、画廊法、低语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要对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进行总结,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4.与学生的沟通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5.对课程的考试方式可尝试些改革,更多侧重过程考核,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尽量避免仅以单一的理论试卷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定。
6.现在我们有些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接近了德国的以职业培养的模式,如会计、医师、护理等应该尝试德国的以职业标准为主线的培养模式。
[1]梁功.中德职业教育差异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2]牛英杰.中德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比较与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04,(4).
[3]童西元.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 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Z].
G719
A
1674-9324(2014)28-0237-02
胡英(1984-),女,贵州金沙人,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