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的途径和认证研究

时间:2024-05-05

杨守良,杨保亮,曾令刚

(重庆文理学院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的途径和认证研究

杨守良,杨保亮,曾令刚

(重庆文理学院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

本文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在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解决了“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中重职后轻职前、重科研轻教学,改变教师评价方式,采用“以人为本”可持续的认证方式,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全方位的、可持续性的、客观公正的、可视性的进行认证,对指导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培养;认证

一、引言

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和认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高专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与普通本科高校无关。因此,关于普通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认证的理论研究不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双师型教师,各高校的认定方法也不一致。到目前为止,有关高校教师执教能力评价仍然主要采用奖惩性评价方式,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大多采用“双证”、“双师”、“双能(双素质)”、“双职称”等方法,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国内也有个别高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认证,如长江大学已经出台了“教师教学水平认证实施办法”并且付诸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

从总体上讲,把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与执教能力认证统一起来几乎未见,局部研究零星散落在一些研究文献中。事实上,目前关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执教能力培养与执教能力认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分层次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形式、组织形式等基本问题缺乏研究,诸多理论问题的不清楚,实践操作策略的不完善,导致“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本文将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对“双师型”教师需求的视角出发,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的途径和认证体系。

二、“双师型”教师内涵

本文探讨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科技开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强,并善于通过恰当的教学法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师。而教师的执教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制定教学目标,运用特定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组织执教能力、运用教法能力、激励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应用型科研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等。

三、“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的途径

1.制定专业带头人的标准。根据学校的定位确定专业带头人标准,引导教师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注重企业实践,成为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技术研发水平高、成绩卓著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引领者。

制定《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引进与培养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标准和选聘管理办法》、《双师型骨干教师标准和选聘管理办法》,通过科学程序公正地筛选出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选,作为培养对象。高层次专业带头人的引进要不拘一格,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将真正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突出的技术研发能力、影响广泛的专家引进来。要加强校内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专业带头人配备合理的教师梯队,形成团队梯度发展态势,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2.建立校企师资双向互换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管理体系,实行适应兼职教师教学特点的课程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是设立聘任兼职教师的专项基金,通过与企业签订教学项目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支付兼职教师的费用;学院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已认证的兼职教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学院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并通过考核提高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实效,同时将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已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出国进修和学术研究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

3.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学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中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师到企业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设满足工程项目实际需求的实验实训平台。在工科教学中,实验设备落后、残缺,甚至完全没有都是司空见惯的。实验理念落后、陈旧,脱离实际科学技术更是高校的普遍现象。例如一些省重点高校的通信专业,承担着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电视通信、无线电导航与海洋通信、通信电源等好几个学科专业的教学任务。但是所谓的实验室就只有几台陈旧的交换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其他一律空白。这样使用简单的模块代替工程设备的实验教学方式,无论怎样也培养不出工程师来。“双师型”教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指导学生,久而久之,也会造成面对与实际工程技术联系密切的专业课程,在上课的时候也就只能照本宣科了。因此,要建设一批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实验室和生产性实训工厂,所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也是一些企业工程性项目。在建设专业教室、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

5.全面加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按照“技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到企业深度调研、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访谈、邀请企业家做专题报告、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使教师具备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职业素质;通过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科技项目研发、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基于工程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使教师逐步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

四、基于PDCA的“双师型”教师上岗认证制度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应用型普通高校被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与认证制度,但“双证”和“双职称”具有简单、可操作的特点,很快成为衡量“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标准。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以教育部提出“双师素质”内涵为标准,结合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双师素质”具体认定标准。将教师的实践工作经历,相关行业权威认定证书,及在校内外主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建设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明确认定标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2004年以来,重庆文理学院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以“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模式进行过程管理。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指导办法》,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双师型”教师上岗认证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指导教师资格、指导过程要求、指导时限及接受认证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教师上岗认证制度,“双师型”教师必须通过“教师上岗认证”后,才能上岗教学。其基本流程如下。

1.拟定计划。拟定计划是由学校指定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对应的副教授以上教师和相关行业专家为该教师的指导教师。双方共同商讨制定“双计划”,即指导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指导计划和“双师型”教师的自修计划。

2.审定实施。审定实施是将拟定的“双计划”交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3.考核认证。考核认证指导期满,由教师自愿填写重庆文理学院“双师型”教师申请表,由教学委员会组织相关成员、相关行业专家对接受认证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工作经历、相关行业权威认定、主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考核认证。

4.持续改进。经过考核认证,合格者:上岗教学,并接受学校和学生的动态考核,任何时候考核不合格,将进入下一轮“认证”。不合格者:重新制定“双计划”,进入下一轮认证;所有经过第二次认证后仍不合格者,责令其转岗或调离。

五、结语

教师是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都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本文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在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解决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中重职后轻职前、重科研轻教学,改变教师评价方式,采用“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模式进行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与认证管理,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全方位的、可持续性的、客观公正的、可视性的进行认证,以指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1]付亚平,王旭,许丰宽,陈众.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J].内蒙古教育,2012,(3):33-35.

[2]康艳.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86-87.

[3]龚咏梅.将“双师型”教师引入普通本科教育[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39-240.

[4]安琦.国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与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74-77.

[5]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6]孔勇奇.工学结合环境下执教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J].职教论坛,2011,(35):123-125.

[7]范爱春,曹荣,檀柏红.国外大学教师资格认证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123-125.

G451.2

A

1674-9324(2014)28-0279-03

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103120)。

杨守良(1970-),男,重庆铜梁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教学和研究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