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时间:2024-05-05

许洁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 10008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许洁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 10008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健康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它面向全体学生,其目标就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笔者认为,对于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探索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健康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积极教育运动是20世纪末在美国掀起的意义深远的一场教育运动。它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的教育,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以此激励、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学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人类积极的层面,研究和培养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积极心理品质,而不是消极层面的心理疾病的矫正。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积极教育和积极心理学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是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统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华,针对传统诊治式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面向少数学生的不足,将研究和教育重心确立为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方面,强调人性积极的一面,注重研究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注重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的建立。其目标就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即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根除消极心理,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保持最佳的生活状态。其最大特点就是“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需要用心灵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如果语文教育能实现“披文以入情”,让学生的心灵与语文课文作者的心灵相通,也就能够起到影响学生心理的作用。所以说,对于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人心理成长的过程,是情感、人格陶冶的过程。因此,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以恰当的方式挖掘和运用好中学语文教材里面蕴含的许多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和开发学生潜能的素材,对于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让学生增进主观幸福感。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追求。当前,学生往往会因与教师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产生与学科相关的良好情绪体验,造成了学生喜欢那位老师就认真学习那门课程的现状。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因为老师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教师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最适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应积极把握学生心理,以平等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性是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特内在世界的、活动的、独立的个体,是不可重复再造的价值主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面对全体学生,在这一理念下,教师要对学生们一视同仁,绝不能亲疏有别,偏向某些学生。比如在设置问题时,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实现师生间流畅的对话、真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从而达到把教师智慧的成果传递给学生,并最终形成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2.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维护学生的社会积极心理,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和取得成功具有很大影响。教师的积极评价是树立学生自尊自信的途径之一。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甚至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也会对学生的积极心理产生好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比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付出的劳动,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通过教师鼓励性评价的语句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可在学生的平时检测中运用鼓励性评价,通过二次、三次检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创设语文课堂情境,让学生完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强调健全学生的积极人格。创设情境是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的多义性、丰富性是文学的生命。文学理解的多样性来源于人的丰富多样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育适宜于造就有丰富心理认识、积极人格的个体。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语文课堂情境。把文章中所体现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沟通,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强化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在导入中可先让学生口述在现实生活中夏天遇到暴雨和酷日自己会怎么办,以及平日的所见所闻,然后再引申到祥子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在这种条件下艰难地拉车。从而让学生理解生活来之不易,产生同情之心,丰富他们的心理。

通过深入发掘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蹒跚”一词。如果仅从语义的角度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对“蹒跚”就永远停留在“走路摇摆不定的样子”这样浅层次的理解上。然而联系作者的经历、体验,那就不难深刻理解,实际上在这里作者用这样一个词不仅写出了老境颓唐、半生惨淡的父亲对儿子厚重的爱,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一生坎坷、困顿的怜悯及未能尽孝敬之责的愧疚:父亲蹒跚的背影远去了,去得沉重,去得拖沓,而在那蹒跚的背影中包含着作者多少挥之不去的苍凉和悲切啊!这种情感是内在的、复杂的。从而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和最伟大的,以唤起他们内在的爱心、孝心,进而丰富他们的人格。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 [N].中国教育报,2007-03.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4]李丽.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G631

A

1674-9324(2014)21-0196-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