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2024-05-05

孙玉洁

(河北省行唐县安香乡东伏流小学,河北 行唐 05060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孙玉洁

(河北省行唐县安香乡东伏流小学,河北 行唐 050600)

作为语文教师关键应该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以下尝试,愿与大家共勉: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如记叙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认识的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所谓“写作能力”是指一个人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等能力的综合。一个人只有各种能力均衡发展,他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较快提高。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实际生活中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我们老师也是尽可能地耐心引导,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处着手,害怕写作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以为关键应该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以下尝试,愿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就是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至关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呢?

1.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做到先说后写,用说促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哑口无言,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说”的时间较多,而“写”的机会却较少。没有实践,怎么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说后写。也就是在作文时,我们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然后再去写。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激发和提高。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进而提高他们的书写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地写作中做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2.在内容上要让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力求把作文写“实”。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去全景式地扫描生活。也就是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写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甘甜水喝。”这里所说的“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人类的种种创造发明都是经过想象而产生的。马斯洛曾经说过:“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造一支歌、一首诗歌,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那么,这靠的是什么力量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产生思想、意向、情感或需要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来理解感受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

小学生作文需要“想象”,而小学生恰巧以“想象”见长,所以,我们的作文起步教学必须顺于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朝着“在作文天地里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的方向起步,而不是在教学的开始就让他们走进一种固定模式,走向某种技能,使他们放弃自己“想象”的自由和权利。“想象”是学生作文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把“想象”这朵“人类思想最美丽的花朵”融入孩子的习作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体贴。试想,如果学生的作文没有想象,那么无论他描写得如何精致,就极有可能给我们一种苍白的感觉!然而,“想象”也是根植于“现实”这块肥沃的土壤中,缺乏了现实的土壤,漫无边际地朝着胡思乱想可能将会增加读者的烦恼。儿童的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的世界。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都很旺盛,正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合理引导,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宽松开放的习作环境中自由地伸展、自由地飞翔。

1.要根据联想话题,引导合理想象。在作文的想象里,载体的外延是隐形的,没有一定的实体存在,因此学生的想象思维就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广泛性和开放性,这样学生的习作兴趣就很浓,思维也就会变得异常活跃。

2.要丰富想象内容,激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想象时,教师必须寻找一个较好的载体,以此为切入点,创设一个具有广阔外延的语言氛围,让学生能够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例如一幅蕴意丰富的图画,一首意境悠远的诗词,一段意味深长的音乐,一处非凡奇特的景观……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角度入手,由静到动,由此及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去理解、去想象、去感受。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就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其核心就是思考。学生的思考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质量。思考,有观察的思考,有取材、构思中的思考。有了思考,观察才会深入、细致;离开思考,作文表象的激活、组合等,只能是一句空话。取材,由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构思,由从困惑、模糊到明确的过程,在这里,思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时常注重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另外,作文取材和构思的过程,既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我们都不能偏废。人的表现能力,是认识的外化能力,既有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也有对主观上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培养表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如记叙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认识的表达能力。

G623.24

A

1674-9324(2014)21-02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